新笔趣阁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第598章 尾声(四)
    第598章尾声(四)

    安西出事儿了?陈景恪心中一惊。

    別看朱楼、朱两人在安西所向披靡,实际上就是在走钢丝。

    作为外来者,他们能站稳脚跟,靠的就是『无敌”营造出来的『势”的震。

    一旦这个势被打破,安西各族开始反叛,他们很难撑得住一波又一波的反噬。

    所以得到消息后,他以最快的速度来到皇宫。

    见到朱雄英之后,连礼都没行,直接就问道:

    “出什么事儿了?”

    朱雄英也不在意这些,指了指桌子上的奏疏说道:

    “很多变故堆一块了,马穆鲁克那边发生了意外——”

    “忽格鲁特遭冷箭不治身亡”

    忽格鲁特死了?还是被背后冷箭杀死的?

    陈景恪的心顿时就提了起来,金帐汗国的局势,甚至比马穆鲁克那边还要重要。

    马穆鲁克不论出什么变故,其实都好应对。

    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转攻为守。

    有水师在,秦国就始终掌握看主动权,

    可金帐汗国不同,这是大明安西战略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就这么说吧。

    秦国堵住了奥斯曼和西方的水师东进之路,金帐汗国堵住了西方列国从陆地的东进之路。

    秦、晋、金帐汗国,作为三个钉子,牢牢的钉在安西。

    三国相互帮助,一起稳住安西的大局。

    为大明后续的同化奠定了基础。

    任何一国出问题,都会造成巨大的动盪,之前做的种种布局都得推倒重来。

    现在忽格鲁特被冷箭射死,显然內部问题很大,

    那么隨著他的死亡,金帐汗国会不会发生动乱?

    少了金帐汗国的弹压,那些被征服的安西部落会不会反叛?欧罗巴列国会不会趁机出兵?

    最致命的还是,如果金帐汗国的汗位被別的部落抢走,大明该怎么办?

    捏著鼻子承认?

    大明之前可是承诺过,金帐汗国王位只属於忽格鲁特一系。

    现在你承认了別的部落,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以后谁还听大明的?

    出兵帮阿合马抢回汗位?

    倒也不是不行,可之前做的战略计划,全都要推倒重新来。

    不只是安西战略受影响,大明本土的战略计划,一样会受到影响。

    这种局面是陈景恪绝不愿意见到的。

    但现在情况已经由不得他了。

    他只希望局势没有坏到那种程度。

    直到將情报翻看一遍,对安西的局势有了大致了解,他才长长舒了口气。

    还好,忽格鲁特临死前全歼了维陶塔斯组建的军队。

    在短期內西方是无力东进的,这就为大明爭取到了许多时间。

    而且忽格鲁特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说服了金帐汗国最大的地方势力艾迪古。

    汗帐一系和艾迪古一系联手稳住了局势。

    並且前来迎接阿合马继承王位的使节团,已经在路上了。

    这真的是不幸中的万幸啊。

    至於为艾迪古申请册封的奏疏,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人家作为最大的地方势力,没有趁人之危爭夺汗位,还反过来帮你稳定局势。

    人家图个啥?图你嘴皮子利落吗?

    肯定是需要一些好处的。

    大明直接册封的爵位,对他来说无疑是最划算的。

    大明直接册封的贵族和藩属国內部承认的贵族,在法礼上是完全不一样的。

    姑且不说加开国字號的诸侯王,就算是普通贵族,含金量也远超后者。

    藩属国自己册封的贵族,只在本国享有特权。

    出了国门,別人最多给你几分面子,特权啥的就別想了。

    大明册封的贵族,在华夏文明辐射范围內,都是通用的。

    到任何藩属国,只要亮明身份就可以享受礼法规定的待遇。

    最关键的是,可以受到大明朝廷的庇护。

    想要处死大明直接册封的贵族,必须经过中央朝廷的许可。

    大致流程就是,先上报给皇帝。

    皇帝会命令礼部和宗正寺核查,確认其罪行。

    如果他真的犯了死罪,皇帝会下旨废除其爵位,然后才能进行处置。

    未经天子同意就处死朝廷册封的贵族,视同谋反。

    对於艾迪古这样的权臣来说,大明册封的贵族身份,就是最好的护身符。

    只要他的家族不背叛大明,就可以確保安全。

    这比爭夺汗位,然后天天担惊受怕,要划算的太多了。

    想到这里,陈景恪讚嘆的道:“艾迪古果然聪明,难怪能成为一方势力的领袖。”

    朱雄英说道:“你的意思是,爵位可以给他了?”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现在不是要不要给,而是必须得给,否则我们就只能派军队送阿合马继位了。”

    接著他又解释道:“艾迪古在金帐汗国拥有崇高的声望,若不是他不想陷入內战,金帐汗国早就陷入內乱了。”

    “尤其是这次忽格鲁特遇刺,他能经得住汗位诱惑,实在让人敬佩。”

    “我们的安西战略能得以延续,他居功至伟,给他一个爵位也是应该的。”

    “还能起到千金买马骨的效应。”

    朱雄英有些担忧的道:“他得了爵位,怕是阿合马都要看他的脸色了。”

    陈景恪说道:“这是难免的,就算大明不册封他,阿合马照样得看他脸色。”

    一个在国外长大的年轻君主,短期內必然要看本国权臣的脸色,更何况这个权臣还有从龙之功。

    朱雄英说道:“我就怕他牴触大明的同化政策。”

    如果阿合马继位后选择华夏化,那么艾迪古很可能会变成保守派领袖。

    他又拥有大明册封的爵位,到时候会很麻烦。

    陈景恪笑道:“大明现在最当紧的,是完成对周边部族的同化。”

    “对安西的要求就是稳定,同化可缓行。”

    等周边地区同化完成,大明內部休养生息完成,工业化有了基础,再去同化更远的地方。

    “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

    “况且,朝廷有规定,勛贵的继承人必须到洛阳来学习。”

    “艾迪古接受了大明的爵位,那么他也得將自己的继承人送过来。”

    “我们就可以先改造他的继承人,就和阿合马一样。”

    “等將来他回去继承了爵位,自然就会偏向大明文化。”

    朱雄英终於点头道:“好,那就封他个侯————伯爵吧。”

    陈景恪失笑道:“大气点,直接封个侯爵给他吧。”

    “如此一来,他必然会心向大明的。”

    伯爵的地位也不低了,可你得考虑艾迪古的身份。

    人家原本就是金帐汗国最强大的地方势力,部族几十万人,控弦之士不下十万。

    你册封个伯爵,是表彰还是打脸?

    朱雄英也不禁笑道:“也罢,就给他侯爵吧——马穆鲁克那边你怎么看?”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我能怎么看,秦王手里的牌不多,能保持不胜不败就不错了。”

    “不过这样也好,正好有藉口切断安西各势力和奥斯曼等国的联繫。”

    朱雄英嘆道:“就是允可能又要失望了,他可是准备了许久啊。”

    陈景恪若有所思的道:“其实这样也好,正好有个事情,交由他来主持。”

    朱雄英疑惑的道:“什么事情?”

    陈景恪说道:“朝鲜。”

    朱雄英又是一阵头疼,说道:“朝鲜那边,就怕八叔有別的想法啊。”

    陈景恪说道:“所以才必须要趁圣皇还在,將朝鲜拿回来。”

    当初为了更好的治理朝鲜,大明採取了迁回政策。

    册封潭王朱梓为朝鲜王,然后慢慢的通过移民、思想同化等方式,削弱其国內保守派的牴触情绪。

    目前来看,这一招非常成功。

    大批的朝鲜人被以各种理由,迁徙到大明本土,

    又从本土迁徙了几十万汉人过去,完成了人口的交流。

    文化方面也没落下,各种宣传教育深入到了基层。

    本就以华夏后裔自居的朝鲜人,更是对大明充满了认同感。

    其中方孝孺出力是最大的,他利用自己在朝鲜的影响力,將大批的年轻俊杰弄到了大明。

    直接让朝鲜的年轻一代出现了断层。

    剩下的年轻人,也基本都受到他的影响,对大明心嚮往之。

    再加上其他各种配套政策,越来越多人想要融入大明。

    反而是朱梓的態度变得暖味起来。

    虽然他没有採取什么过激行为,但私底下也搞了不少小动作。

    比如在自己身边聚集了一帮子遗老遗少,缅怀朝鲜的光辉歷史。

    还派人到大明散布一些流言,什么朝鲜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屏障。

    有他在,大明就不用担心东北方向的安全。

    还上书给朝廷,说朝鲜人心依然不肯归附,现在不適合废除朝鲜国,

    甚至还派人游说大明的高层,希望继续保持朝鲜的独立。

    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当了十几年朝鲜王,哪是说捨弃就能捨弃的。

    但理解归理解,原则归原则。

    半岛是必须掌握在中央朝廷手里的。

    而且还必须要在老朱活著的时候,把这件事情解决了。

    “圣皇是大明的创建者,朝鲜王国也是他册封的,潭王也是他的亲儿子。”

    “他废除朝鲜国,没人能说什么,潭王就算不情愿也不敢反抗。”

    “可这事儿要是由你来办,就会很麻烦。”

    “大家会说你欺负自家叔叔,潭王自己也不会轻易放弃嘴里的肥肉。”

    “到时候真的刀兵相向,就算將朝鲜收回来,也会一地鸡毛。”

    朱雄英嘆道:“哎,即便现在收回来,恐怕也少不了流言语啊。”

    “罢了罢了,不能把这个问题留给后人,改天我找皇爷爷说说此事。”

    事实上他什么都懂,但有些事情他不能开口。

    儘管很多事情是老朱时期就说定的,可大家都没动,偏偏你这个当侄子的忍不下了。

    你怎么就那么心急?

    到时候真就黄泥掉进裤襠里,说不清了。

    陈景恪作为臣子提起此事,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这是他的职责,不说反而是失职。

    现在他主动提了,朱雄英装作为难的样子磨嘰一番,谁都挑不出什么错。

    俩人说干就干,立即就去慈寧宫找到老朱。

    先是將安西局势讲了一下,老朱摆摆手道:

    “咱就一退位老头啥都不懂,这种事情就別和咱说了,你们看著办吧。”

    “咱现在啊,除了工业化啥都不关心。”

    儘管他这么说了,朱雄英依然將自己的处置方式说了一下。

    老朱满脸不高兴:“真是大了,爷爷的话都不听了,不让你说你还说。”

    “行行行,就照你说的办,这下你高兴了吧。”

    朱雄英笑道:“有皇爷爷掌舵,我心里就踏实了。”

    老朱嘴里嘟囊个不停,什么熬老头啊,什么人家老人年龄大了享清福啊什么什么的。

    陈景恪忍俊不禁,但该说的事情还是要说的:

    “圣皇,有件事情真得您亲自出手,这件事情您不给办了,这晚年是別想过安生了。”

    老朱瞬间就猜到了他在说什么,脸色严肃的道:

    “是时候了吗?”

    陈景恪点头道:“是时候了,再拖下去恐怕潭王就更捨不得那里了。”

    老朱毫不犹豫的道:“那就让老四跑一趟吧。”

    “咱再给朱梓传一道旨意,说咱想孙子了,让他把家眷全部送到洛阳来。”

    事实上蜀王朱椿就在辽东坐镇,他出面更方便。

    只是他排行十一,朱梓要是耍赖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朱棣就不一样了,敢耍赖?信不信把你当子打?

    朱梓在他面前,连个屁都不敢放。

    陈景恪趁机说道:“朝鲜依然有许多遗老遗少,这些人恐怕不会老实。”

    “需要派一位可靠的大员长期坐镇才行。”

    “漠北现在还没有彻底安定下来,燕王无法长时间离开。”

    “我以为,不如让吴王(朱允)去那里担任总督。”

    “等过上几年朝鲜彻底安定,朝廷也能腾出手拿下马穆鲁克了,吴王正好去那边建国老朱说道:“好,就这么办了。”

    然后他当场给朱棣写了一封信,將事情交代了一番。

    不过朱雄英並未直接將信送出去,收回朝鲜需要准备的事情很多,倒不急这一年半载的。

    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將安西的事情处理好。

    尤其是送阿合马回国继位的事情,必须要安排妥当了。

    別到时候半路让人给弄死了,那就真成笑话了。

    之后,朱雄英派出內侍,召阿合马入宫。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c,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