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第596章 尾声(二)
    第596章尾声(二)

    朱元璋去参观工业化研究基地的时候,陈景恪也去了洛下书院研究中心。

    大明目前有四个半研究基地,洛下书院研究中心、蒸汽机研究院、工业化研究基地、

    武器研究院。

    半个则是周王朱橘的生物学兼医学研究中心。

    其中洛下书院研究中心规模最小。

    但它却是最前沿、技术含量最高、最重要的研究所。

    其它三个半研究所的人员和技术,主要来自於这里。

    陈景恪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过来看一看。

    真的只是看一看,最多在方向上给出一点提示,很少干涉具体研究了。

    一来,正所谓一日不练手生脚慢,穿越到大明他就很少研究理科了。

    很多东西都已经遗忘了,也很难再在具体的研究上给出指导。

    现在他能做的,就是在部分研究的大方向上,给出一些提示,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

    二来,大明的科技研究,总要学会自己走路的。

    一直靠某一个人扶著,不利於长久发展。

    得让他们知道,每一项新发现,都是无数试错之后得到的结果。

    而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弄出来的。

    三来,很多发现其实充满了偶然,本来想研究某一样东西,结果走著走著发现了另一样。

    陈景恪也担心自己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会少很多“意外惊喜”。

    目前来看,在这方面大明的科研体系还是很健康的。

    隨著大批优秀学生学有所成,在新发现方面出现了並喷式的发展。

    比如他们对空气的组成进行研究,成功分离出了氮、氧、二氧化碳,还有部分稀有气体。

    阿合马就参与了空气研究实验室,並和队友一起分离出了氢气。

    在生物学研究方面,也有著重大进步。

    比如在陈景恪的提示下,他们已经成功弄出了青霉素和链霉素。

    这两种药物的问世,意义有多大稍微了解过的都知道。

    除了这些,机械领域他们也同样有研究。

    毕竟这个世界第一台正式蒸汽机,就是他们手搓出来的。

    之后又手搓出了第一台机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还弄出了抽水机。

    后来这方面逐渐被剥离,弄了个蒸汽机研究院,

    蒸汽机研究院可不只是研究蒸汽机,同时还研究蒸汽机的应用。

    他们就搞出了蒸汽机带动的锯子、衝压机等等。

    不过,虽然被剥离出去了一部分,並不代表就放弃这一块了。

    恰恰相反,他们將更多精力放在了研究製造机器的机器上面,也就是工具机。

    每隔一两年,都会有新一代工具机出现。

    就在半年前,他们研究出了丝槓传动工具机。

    就是我们常见的一个大螺丝杆,来迴转动调整刀架的工具机。

    这个发明对工具机领域来说,是划时代的。

    將来撰写工业发展史书的时候,必然会大书特书。

    只不过眼下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罢了。

    就连陈景恪都不知道这一点,毕竟他不是搞机械的,对这方面了解有限。

    今天他来研究中心,属於是被邀请过来的。

    陈修远兴奋的道:“院长您看,这就是我们研究出来的小型蒸汽机。”

    陈景恪看著眼前这一台六尺长,五尺高,四尺宽的长方体机械,也不禁露出兴奋的表情。

    虽然他对机械方面了解不多,可也知道发动机小型化的意义。

    可以说,这是蒸汽机从国家走向民间的基础。

    以后会有越来越多以蒸汽为动力的作坊出现,甚至蒸汽抽水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普及。

    从蒸汽机发明那天开始,就一直在研究小型化,

    只是受限於材料和加工精度等方面的问题,始终无法弄出实用性小型蒸汽机。

    没想到,在这个时候给研究出来了。

    这让他也不禁很是激动,问道:“怎么样,动力如何?”

    陈修远说道:“动力方面没有问题,能轻鬆带动大部分小型设备。”

    陈景恪又问道:“成本呢——算了,成本不是问题。”

    “只要能解决批量生產问题,成本就能压下来。”

    陈修远笑道:“批量生產也没问题,关键的气缸等部件,全都是用丝槓工具机加工出来的。”

    “其实我们能解决小型化遇到的问题,多亏了材料和工具机方面的突破。”

    陈景恪点点头,这点他还是了解的,材料是机械研究的基础。

    没有材料,也就无所谓机械研究。

    只能说,材料的突破,解决了小型化最根本的问题。

    丝槓车床解决了批量生產的精度问题。

    果然,世界是环环相扣的,一个点的突破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不过.—

    陈景恪拍了拍他的肩膀,夸讚道:

    “即便如此,若没有你们十年如一日的研究,也不会这么快就解决蒸汽机小型化的问题。”

    陈修远被夸的有点不好意思,挠了挠头道:“都是大家的功劳。”

    看看这名弟子,陈景恪欣慰不已。

    陈修远是当初书院收养的三百孤儿之一。

    在书院一边学习,一边去机械班勤工俭学,参与了第一台蒸汽机的製造。

    当时他才十岁出头,只是跟著打打下手。

    后来选专业,自然而然的就留在了机械专业,並参与了蒸汽机小型化研究室。

    只是因为材料不过关,小型化进程停滯。

    大部分老师和师兄弟都转去研究別的了,他选择了留下。

    后来就成了工作室的负责人,终於在今天拿出了成果。

    实际上他的天份並不算突出一一併不算顶尖天才,还是有一点天份的。

    能取得这个成绩,真就是九十九的汗水和坚持。

    对於陈景恪来说,当初收养的孤儿取得成绩,也让他倍觉开心。

    事实上,陈修远並不是第一个取得成就的孤几儿。

    洛下书院每隔一两年,都会收养一批孤儿进行培养。

    目前总人数在四千多人,占大明理科人才库的三成。

    很多重大发现,都有他们参与甚至主导。

    每每想起此事,陈景恪就由衷的感到开心。

    心里不止一次畅想,將来后人编撰科技发展史,不知道会如何看待此事。

    之后他表扬了陈修远和团队其他成员,並许诺会为他们申请民爵。

    眾人都兴奋不已,这可是他们科研工作者,最高荣誉啊。

    自从民爵颁布以来,已经有九百余人获得。

    这不是滥发,恰恰相反,因为大明科技进入並喷期,授爵的標准还提高了不少。

    没有重大发现,你都不好意思提民爵的事儿。

    甚至很多成果,因为在应用方面表现欠佳,导致民爵申请被押后。

    之所以有这么多人获得,那是因为成果太多了。

    陈景恪並没有干涉民爵审核的事情,负责此事的一大半都是洛下书院出来的,不用担心会故意卡著不批。

    目前审核机构还处在摸索阶段,標准也没有確定下来。

    只有一些毫无爭议,在应用方面表现良好的,才会秒批。

    別的都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给予认证。

    陈景恪也不知道这么做对不对一一正因为不知道,他才没有插手。

    万一在他的干涉下,制定出一套有问题的评选標准,那才是真的致命。

    不过儘管他不插手,却依然对民爵评选,有著决定性的影响力。

    凡是他主动帮人申报的,全部都是秒批。

    所以,现在他说要帮陈修远等人申报民爵,约等於爵位已经到手了。

    大家自然非常兴奋。

    在表彰过大家之后,陈景恪单独將陈修远叫到办公室:

    “你对蒸汽机的未来,还有什么想法吗?”

    陈修远摇摇头说道:“暂时没有,目前我的计划是继续改良小型蒸汽机的机构,提高功率。”

    陈景恪斟酌了一会儿,才说道:“这个工作很多人都能做,你做这个有点大材小用了。”

    “我有个想法,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陈修远眼晴一亮,兴奋的道:“有有有,院长您有什么吩咐儘管给我说,我一定好好干。”

    陈景恪反倒是先给他浇了一盆冷水:“我也不知道目前的材料,能不能支撑这一项研究。”

    “如果不行,可能你这一辈子都不会再有大的成就了。”

    陈修远毫不犹豫的道:“我不怕,搞科研哪有必然。”

    “正如您所说的,失败的经验也是经验。”

    “就算我研究不出成果,也能给后来者留下足够的经验。”

    院长就是神,他的每一个想法,都代表著一样革命性的东西。

    整个理科体系,谁不想从院长嘴里掏出点东西来研究啊。

    现在馅饼砸在自己头上,他怎么可能不同意。

    陈景恪非常满意他的態度,说道:“好,有这个决心和认识,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

    接著他就將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对方。

    说白了,他想让陈修远研究內燃机。

    这才是发动机领域的未来。

    之前之所以没有提,是因为水平没到那一步。

    连蒸汽机小型化都做不到,搞內燃机会扯著淡的。

    虽然他不知道现在的科技水平,能否支撑內燃机。

    但既然蒸汽机能小型化,也是时候试一下內燃机了。

    而且材料研究,很多时候也是看需求的。

    先去研究內燃机,確定什么样参数的材料才能达標。

    然后將这个需求告诉材料学科的人,让他们去研究符合標准的材料。

    听到內燃机这个概念,陈修远別提多兴奋了。

    虽然这玩意儿还停留在概念上,可只要懂物理学的都知道,减少热量传递的过程具有多大的意义。

    院长真是理科的神啊。

    之后陈景恪做主,將小型化蒸汽机的技术转给了蒸汽机研究院,让他们继续研究。

    而陈修远和他的团队,则开始著手研究內燃机。

    另一边,回到老朱刚回到皇宫,朱雄英就带著专项行动的阶段性匯总来报喜。

    “哈哈.”看著各地匯总上来的情况,老朱笑的別提多开心了。

    “处理了贪官污吏,打击了地方恶势力,缓解了百姓的负担,让新法深入人心——“

    “还顺带著解决了诸侯国人口问题。”

    “什么叫一举多得,这才是一举多得啊。”

    朱標也点点头,说道:“这次专项行动来的恰到好处。”

    “不过破坏性也很大,好不容易繁荣起来的商业,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您看各地方衙门上报的数据,有超过四成的作坊、店铺被查抄,七成多的富人都被施以各种处罚。”

    “没有三五年的时间,恐怕是很难恢復到去年的水平的。”

    朱元璋毫不在意的道:“这么多人被处罚,说明问题很严重,更说明专项行动做得好。”

    “只要粮食生產不被破坏,百姓就不会乱,百姓不乱国家就乱不了。”

    “至於商业,治安好了民间富足了,商业自然会繁荣起来的。”

    “景恪不是说了吗,这一次行动成功之后,民间將会爆发更强大的生命力。”

    朱標说道:“確实如此,但接下来几年朝廷也確实不宜有太大的动作了。”

    马娘娘也说道:“標儿说的有道理,不能一直折腾,得缓缓劲儿才有力气折腾。”

    朱元璋说道:“这事儿你们得问问雄英和景恪,他俩说了才算,咱们说了都不算。”

    朱雄英笑道:“父亲说的是,我和景恪也是同样的意见。”

    “接下来十年,大明都不会再大动干戈了。”

    “对內將以稳固改革成果为主,对外也將一改之前的积极扩张,全力消化已占领区域。”

    老朱插话道:“工业化也得搞,今天咱去研究基地看了,真是壮观啊。”

    马娘娘也说道:“现在大明的疆域太大了,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帝国的统治极限。”

    “虽然目前我们用分封制,解决了统治问题。”

    “但周朝的教训告诉我们,分封制也不是万能的。”

    “而且直属於大明朝廷管辖的土地,很多现在只能算是羈摩地,有个风吹草动都会再度丟失。”

    “要真正消化这些土地,我觉得只能靠工业化了。”

    別的不说,工业化能解决钢铁產量问题。

    有了足够的钢铁,才能將铁路铺开。

    而有了铁路,朝廷才能真正掌控远方的领土。

    几人又聊了一会儿工业化的事情,再次將话题转回了专项行动方面。

    朱雄英的意见是,明年继续。

    “受限於可动员的力量太少,很多偏远地区並未被照顾到。”

    “明年除了进一步巩固行动的成果,还要彻底將行动的风,刮到每一个角落。”

    “而且,明年朝廷还需要动一次兵。”

    朱元璋心中一动,说道:“要对高原用兵了?”

    朱雄英頜首道:“是的,神机营已经全部换装新式火,我们也培养了一批基层官吏“是时候將最后这一块毒瘤给拿下了。”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c,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