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诡三国 > 《诡三国》第3553章 万家爭辉
    </ins>

    第3553章万家爭辉

    斐潜进攻山东,不仅是需要占领城池,更是需要政治变革。

    斐潜在关中已经做了土地、货幣、教育等改革,现在要打曹操,但山东的问题不仅仅是曹操,也是在於旧体制和百姓的旧有思想。

    其实歷史上也並非没有给老曹同学机会。

    比如若是老曹同学在得到了荆州之后没有那么膨胀,没有赤壁之战的惨败,借著荆州大胜的契机,在山东推行试点,曹操推动寒门替代大族的策略行政,说不得就可以成功了。

    而在歷史长河当中,类似於斐潜这一类的改革本质,在封建社会母体內培育早期现代国家要素,歷史上西晋未能完成的『占田制』改革与北魏『三长制』实践,都显现出类似制度创新的歷史痕跡。

    关键是没能持续……

    所以现在斐潜所需要考虑的就是『持续』。

    斐潜从袖子里面掏出了三枚新钱,递给了庞统。

    『此乃工坊新铸通宝。金幣可军餉犒赏,银幣行商贾贸易,铜钱供市井百姓而用。』斐潜说道,『此外,金银铜幣皆有密刻……』

    庞统接过钱幣细看,对著阳光斜斜举起,隱约可见在边缘处有些篆体符號,类似於楚国的鸟篆体,『若是无记號者,便是私铸无疑。哈哈,甚妙,甚妙啊!』

    两人相视而笑,仿佛看见无形的经济锁链正勒紧山东士族的咽喉。

    这其实有些类似於当年汉武帝的告緡令,但斐潜的手段更隱蔽,他不需要酷吏挨家查抄,贪婪的人会自投罗网。

    两个人从大河边,迴转到了潼关城內,进了议事堂之后,依旧还在討论相关的问题,张辽也来了,只是听得有些懵,似懂非懂。不过张辽依旧是坐在一边,也不乱插话,仔细听著,用心记著。

    每个人的屁股都不一样,但是如果被屁股所限制,那么也就自然固步不前了。

    张辽原本只是偏向於武將,不怎么通晓文事,甚至连一个帐目都搞不清楚。有一段时间,张辽很是反感『武夫』这二字,就像是一些小吏很不喜欢听到『贪官』一样。那个时候张辽觉得,翻来覆去的说什么『武夫』有意思么,但是他在不久之后就意识到,旁人说『武夫』只不过是看见了太多的这种没脑子的『武夫』模样,而想要改变这种印象,不是让人闭嘴,嫌弃旁人囉嗦,而是要改变自己。

    不喜欢『武夫』,就不当『武夫』,不喜欢旁人说贪腐小吏,那么就別乱伸手。

    斐潜看见了张辽,也没有什么特別的表示。他这一次和庞统的彻谈,最为关键的是要构建出『中央集权官僚体系』、『自耕农经济体』、『新意识形態传播途径』三者之间的稳定架构。

    中央集权,这是被华夏千年的歷史证明了著实有效的管理模式。

    华夏南北东西风俗各异,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必然就会陷入各个地区各自为政然后相互扯后腿的局面,在战国,在五代十国,以及其他朝代的军阀混战,都一再证明了中央集权的重要性,但是在中央集权的过程当中,官僚腐败就无法避免。

    暮色渐沉时,亲兵点燃了厅堂之內的火烛。

    火光映照下,庞统取出了一份情报,展开,『此乃冀州来报。曹氏於冀州试行九品中正,以固士族乡绅,不过显然冀州士族子弟並不接纳……』

    『哦?』斐潜略有些惊讶。

    歷史上的记载么,大多数只是说,有这么一个人,推行了这么一件事,然后就没了,一般都没有详细敘述关於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的波折。

    九品中正制,且不论当下和斐潜的青龙寺对抗的因素,就单论歷史上推出的原因,也同样是人才制度的改革,是为了解决人才流动的需求,满足战后人才匱乏的渴求,不过在制度的推行过程当中,被士族乡绅地方官员演变成为垄断权力的工具,最为关键一点,就是中正官由中央任命,却缺乏监督机制,评定过程主观性强,易滋生徇私舞弊。

    </ins>

    在西晋和北魏时期,也对於九品中正制度试图进行过改良,晋武帝司马炎试图削弱中正官的影响力,规定官员考核需结合实际政绩,但因士族反对而收效甚微。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在九品中正制基础上增设『策试』,要求士人通过经学考试方可授官,但他的测试题目是由大臣们出的……

    斐潜在『九品』字样上点了点,转头问张辽道,『文远,若是以兵家武事论品级,何者为九品,何功可为一品?』

    张辽愣了一下,『若是九品……剿平县乡贼匪?一品么……灭敌邦国,开疆闢土?』

    斐潜微微点头,『善。』

    庞统在一旁听著看著,忽抚掌而道,『主公英明!我等入山东,亦用九品何妨?不仅可设军事,以可增设“农商”、“匠作”!將这虚名换成“实绩”!则天下皆可定也!』

    『九品……一品……』张辽原先回答斐潜的提问,也就是临时想想而已,但是当庞统说了不仅要设立文官的九品制度,还要设立武將的九品,甚至是农商,工匠的九品制度的时候,心臟也不由得猛烈的跳动了几下。

    不要认为九品制度被歷史遗弃就一定错的,而实际上就算是到了后世,也依旧有『九品』的相关概念,比如……

    游戏等级。

    光为了游戏当中的一个虚擬的王者,就可以废寢忘食,投入时间投入精力投入金钱,甚至投入自己的健康,眼睛的度数,也要提升到某个等级,结果下个月清零,再来一次,月月如此,年年如是,足可见这种『等级』,对於普通人的强大吸引力。

    『不过……』张辽也有疑虑,『主公,令君,这九品之制,若是以山东评之,关中多半不服,而以关中论之,山东又是不愿……』

    斐潜点头说道:『確实是如此。不过……以人评之,不如以事论之!』

    『以事而论?』庞统皱眉,不由得摸了摸自己的下巴。

    这確实是一个崭新的思路,不过既然是崭新的思路,也就意味著庞大的工作量,而工作量一大起来,自己的下巴哦……

    斐潜继续说道:『若如文远所言,灭敌邦国,开疆扩土者,为一品。这敌国,万人之国,百万之国,各不相同,当不可同一而论之……不过这军功勋绩,终归是一笔一画,清晰可查……民生之功亦当如此。以事而论,可解东西之差,可免是非之论。』

    说是这么说,可是做起来依旧很难。

    庞统眉头皱起,一直都没能鬆开来。

    斐潜看了看庞统,也是知道庞统在忧虑什么,便是將作案上的九品信报往边上推了推,拿起一份讲武堂的邸报来,放到了最前面,『为何如今在军中,虚报冒领者渐少?』

    张辽还在思索,庞统已经明白了斐潜的思路,眼眸一亮,但是很快又愁眉苦脸下来,『主公,我这……主公所说此类之事,真是……』

    斐潜哈哈笑了起来,『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

    张辽这才有些明白过来,颇为惊讶的说道:『军中推行识字读书,已然不易,虽说晋升军校,必须识字三千,通晓文书,可依旧还有许多兵卒,寧可受皮肉之苦,也不愿多读书认字……』

    斐潜也点头说道:『確实如此。』

    读书识字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了解掌握知识,显然比不上看美女帅哥舒坦。

    所以即便是斐潜在军中推行了扫盲教育,依旧还会有人能混就混,根本不愿意读书认字。

    斐潜微微抬起头,目光透过了厅堂,望向了远方。

    他在刚抵达汉代的时候,还对於后世的义务教育多有腹誹,但是现在重新回过头去看,当他的位置不一样的时候,发现后世的义务教育实际上就等於是在初步的筛选人才。有的人就是不愿意读书,生拉硬拽的也未必能有什么好的结果,还不如就在义务教育阶段筛选出来,一部分愿意学习的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另外那部分不愿意学习的,就自然分流到社会上打工。

    至於那些被分流的人后不后悔什么的,就只能说自己脚上的血泡,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了。对於一个家庭来说,这种相对粗糙的义务教育显然不能挽回那些贪玩懒惰的孩子,也不可能针对於某个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教育,而斐潜现在就能理解了,不是不愿意所有的人都成才,而是真没有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去投入。

    </ins>

    就像是斐潜军中的小吏,在规定之下,如果有兵卒前来请教文书知识,是必须要教的,甚至规定了每五天一次轮值讲课,但是如果说兵卒不愿意学,他们也毫无办法。

    斐潜嘆了口气,说道:『天下之人,性格各异,自然不能求全责备。不过推行识字认字,显然是利大於弊,如今军中命令传达,相互配合,指使之间,皆有章程。將领军校也可以各司其职,军功绩效也不敢轻易贪改。故而,军中如此,民间若是亦能如此,自然九品评定,自有分寸,百姓议论,亦非唯有士族子弟做月旦评……』

    斐潜继续说道:『所至一处,便令农学士工学士每月朔望之日,於乡校之中,讲解律令,通报时政,传授文字,滴水之功,不急不躁,须累年方得其效也。』

    斐潜又看向了张辽,『不过就如文远所言,兵卒亦有怠懒之人,百姓之中亦是如此,故而初期当以说书戏曲为主,將劝课农桑、律法常识匯入书戏之中,以乐百姓之余,增其知识……至於是否愿意求学……』

    斐潜沉默了片刻,『不做强求。』

    『主公英明。』庞统拱手而道。

    张辽也是附和。

    斐潜当然也想要在大汉搞一个什么义务教育,但是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以说书戏曲来启迪民智,在青龙寺之时,已经是遭到了许多士族学子的詆毁了,若是再加上强令,那些士族子弟肯定会想方设法的做出各种各样的样来噁心斐潜。

    就像是后世米帝的某些精英阶层,將专业知识的书籍价格定到了天上去,却將娱乐消遣的小说免费送一样。娱乐的可以免费玩,免费看,但是一旦想要学点有用的知识,抱歉,先交钱,而且要交很多钱。

    『此外……』斐潜摆手示意,让庞统张辽重新坐下,『为免昔日燕国之弊……还需做两件事……』

    『燕国之弊?』张辽有些不明白。

    庞统在一旁低声给张辽简单讲了一下。

    『屯田当有社。』斐潜缓缓的说道,『此乃其一。其二,驛站当有闻。』

    屯田当有社,其实很好理解,因为纯粹的农夫,是经不起乡绅折腾的,即便是在斐潜严抓严管的情况下,也会有人偷偷摸摸的搞事情,但是一旦农夫结社,乡绅就不是那么好搞了……

    这就像是米帝联邦,號称全球称霸,却对於內部德州佬无可奈何一样,因为德州佬是真有枪,男女老少从小玩到老!

    封建王朝也是一样,为什么禁止百姓持弩呢?真要是百姓大规模都持弩,朝廷官员敢鼻孔朝天喊两句你们这些贱民刁民试试?

    所以在屯田区域,赋予屯田户一定的社区自治权,形成独立於士族的基层社会组织,是作为对抗士族乡绅侵袭的一个暂行的办法。

    而在驛站之中建立信息传递体系,匿名检举装置收集地方治理信息,更是作为中央集权对於地方的耳目了……

    为了避免燕国的失败重演,即占领后如何巩固地方,防止反弹,就需要建立这种偏向於驃骑一方的基层组织,设立流动官吏监察机制,以及部署相应的快速反应部队。同时还要考虑士族的反抗,如何应对,比如分化拉拢,给予经济利益换取政治权力。

    整体上来说,斐潜提出来的这些內容,都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相互勾连在一起,相互支撑的,比如土地改革支撑经济,经济支持教育,教育提供官僚人员,官僚人员巩固机构统治,舆论稳定民心,军事保障安全等等,都是一环接著一环,任何一个地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方面。

    『除此之外……』斐潜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看著庞统和张辽,『还有一事……』

    『主公……』庞统似乎是知道了斐潜想要说一些什么,露出有些为难的表情来。

    斐潜摆手说道:『人死政息,乃朝堂之陋,你我皆不能免,故而当有律……以律而定,以民为要,布之天下,当或可长治久安……』

    这就像是大汉以忠孝立国,所以大汉三四百年间,即便是官吏不忠不孝,也需要在口头上表示要讲忠孝,要讲良心一样。

    后世也是如此,就算谁都清楚在米帝之中,『自由平等』根本不存在,但是至少明面上的时候,口號还是要喊。

    所以斐潜必须要建立『权力结构的双重保险机制』,也就是建立『科举考试——技术官僚学院——绩效考核』三位一体的选官体系。

    科举考试,斐潜已经在做了,而且目前看起来效果还算是不错,考试科目也比较侧重於实用技术方面,比如算术、水利、农学等等。

    而所谓技术官僚学院,也就是工学院和农学院,也在逐步的扩大,这种直属於斐潜的,只有在驃骑麾下才有相应地位的学子坐上了官吏位置之后,必然也就会自动的维护斐潜的相关政策……

    除此之外,斐潜试行了五年任期制与土地增產指標掛鉤的上计考核制度,虽然还不够完善,但是至少在上计考核,官吏成效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也同样促进了监察系统独立於行政体系之外,让有闻司的触角能够伸展得更远一些。

    通过这种环环相扣的制度设计,在中央集权与技术理性之间形成动態平衡,使体系具备自我修復能力。

    当每个制度模块都產生路径依赖时,即使个別君主更替,整个系统仍能通过既定程序持续运转。

    关键是要让技术官僚的晋升渠道、自耕农的生存保障、意识形態的解释权三者形成相互验证的关係,任何单一集团都无法单独改变系统规则,从而確保制度演化的可持续性。

    『文远在前奋战,士元也在后辛苦了……』斐潜看著张辽和庞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二位身上重责,切莫懈怠啊!』

    张辽庞统离席应是。

    张辽还好,毕竟兵事什么的,还算是他比较擅长的,而庞统这边就感觉事情千头万绪一般,虽然说心中也知道是必须要做,可是这內心的忧愁,还是难免流露出来。

    『士元,这天下事,自然天下人来做,岂能以一人之力而尽天下事?』斐潜笑著说道,『待定冀州时,即可迁青龙寺分部至稷下……我等既可开设守山一学宫,何尝不可设天下之学宫?』

    庞统顿时一拍自己的脑袋,『是我想岔了!主公所言甚是!这天下事,当天下人一併为之!守山学宫,若復稷下之盛况,便如大河之奔涌,宵小岂能拦之?!昔日春秋百家爭鸣,今日当有万家爭辉!』

    三人顿时都笑了起来。

    他们仿佛看到新的文化洪流正在酝酿。

    就像战国时期稷下学宫的盛况重现,但这次学术爭鸣將被引导向实用之道。

    那些一度被经学禁錮的头脑,或许將在新的学宫之中,在和算学、农学、工学的碰撞下,迸发新的光芒……

    </ins>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c,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