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无限神职 > 《无限神职》第240章 发展
    第240章发展

    庙宇之內,法域之中。

    看著宋文的安排,宋家眾人的分工,瀋河也是满意点头。

    宋裹的这些儿女,虽算不上大才,甚至还有几个娇生惯养的紈子弟,但不管怎么说都读过书,能识文断字,宋文等几个年岁较大的兄长更是久经世故,治理一个村子那是绰绰有余。

    更不要说还有他这先人神明在上,在准备搬迁的半个月时间內,他夜夜入梦教导几人,勉强也算將其培养了起来,起码应付前期的发展不成问题。

    接下来,就是稳步发展,时间熬磨了。

    他已经正式上任,受限於土地职责,不能轻易离开小黄村,而宋家的事业也刚刚起步,无论阳世还是阴间,都没有太强的力量,除去积蓄髮展,根本做不了什么事情。

    所以,他要回归老本行了。

    “种田!”

    “养猪!”

    瀋河一笑,站起身来,离开土地庙,来到了小黄村外的田地中。

    这个世界,虽有神明,但生產力並没有提升太多,也就比普通的封建王朝,农业社会略强一点,饿不死也吃不太饱,若是遇到水灾旱灾或者兵荒马乱,那甚至会有饿死人的事情发生。

    其中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是神力消耗。

    理论上来说,香火不灭,神祗不死,可永世长存。

    但那只是理论,神祗的维持需要香火,可香火这种东西,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有的时候,哪怕神祗也要开源节流,不能隨意挥霍神力,否则香火补充不及,又遇紧急情况,

    那就算神抵也有灭亡之危。

    所以,神抵虽有神术,可以肥沃土地调理风水,但有的时候还是会出现欠收乃至旱灾水灾,颗粒无收的状况,因为神祗的神力不能隨意使用,必须保证收支平衡,若否神祗自身也维持不住。

    这是第一,神力消耗。

    还有第二,信仰问题。

    虽说神道香火,来自人道供奉,但並不是说人多了,香火就一定会多。

    这还涉及到一个信仰是否坚定的问题。

    信仰必须坚定,供奉才有效果,因为香火这种东西,本质是人的神魂愿力,而不是那一柱香烛若是信仰不坚,那就是有千万人上千万柱香,神明也得不到一丝香火。

    而信仰这种东西,有时就像安慰剂,你受了伤才会需要它,甚至对其產生依赖,

    假如你吃得饱,穿得暖,娇妻美妾,儿女双全,人生已经幸福美满到没有什么缺憾了,那你还会求神拜佛,让他们保佑自己吗?

    绝大多数人都不会。

    毕竟有所求,才会有所信。

    所以,作为神祗,你要保证治下百姓的生活,但又不能让他们生活得太好,必须要让他们有所欠缺,有所需求,这样他们才会来求神拜佛,供奉香火。

    这就是御民之法。

    虽然听起来很混帐,但有时你不得不承认,这种混帐话它也有一定的道理。

    人吃饱了没事干,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他们会想方设法的给你找事干。

    综合以上两个原因,这个世界虽有神抵与神术,但生產力並未得到多少提升。

    相反,神抵的存在,还一定程度的抑制了文明的发展。

    为了让世人信仰神明,源源不断的供奉香火,他们做了很多抑制之事,甚至形成了恐怖的阶级壁垒,將发展空间与上升通道几近封死,一切不利於神道的事物,都被扼杀在萌芽之中,哪怕只是牺牲一时,换取长远利益都不允许。

    毕竟,长远利益是將来才能看到的,而一时的牺牲却是切切实实摆在眼前的,谁来做这个牺牲,谁愿做这个牺牲,换取那所谓的长远利益?

    人性如此,神性也是一般,能为大我牺牲小我者永远是少数。

    瀋河虽然初来乍到,对此方世界了解不深,但凭著穿越者的眼界与数世修行的积累,透过各种表象与端倪,他还是看清了这个世界的局势。

    神道在上,人道在下,安於现状,不愿发展,甚至惧怕改变,如同一潭死水!

    这种局面,不利於瀋河发展。

    毕竟一个萝下一个坑,上边那帮傢伙占著不动,下边的他要如何出头,总不能真熬个几千几万年吧?

    更別说职业晋升,还需要製造影响,要是什么都一成不变,那他还晋升个毛线。

    利益相衝,立场相对,瀋河可以预见,自已將来必定会与此世的神祗爆发衝突,甚至生死对立。

    不过无所谓,他又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情了,只不过以前挡著他的是人,如今是神。

    人也好,神也罢,障碍者,都要清除。

    瀋河已经做好了准备,当一根“搅屎棍”兴风作浪的准备。

    他要搅动这一潭死水,令其焕发出生机,谋求更大的发展,更高的成就。

    就从这小黄村开始!

    瀋河站在田垄之上,调动神力施展神术,肥沃这几十亩农田的土地。

    小黄村有三百二十亩田地,其中五十亩是良田,七十亩是熟田,剩下两百亩都是生田。

    良田產量最高,熟田次之,生田最末。

    现在瀋河就在以肥地术,肥沃这两百亩生田,令其向熟田转化。

    二百多亩生田,尽数化为熟田,若是给其他村土地知道,那一定会痛诉瀋河败家。

    一个村子,几百口人,哪里用得著这么多熟田,有个三成保证基本生活就行了。

    肥那么多地,就算能让村子人口增加,获得更多的香火供奉,消耗的神力短时间內也补充不回来。

    更何况这肥地之术,只能维持一时,不能永久持续,等肥力耗尽又要补充,最后辛辛苦苦下来,最多就是收支平衡,或者略赚一点香火而已。

    这是何必呢,土地是神明,又不是牛马,哪有不捞香火,白给村民干活的道理?

    简直败家!

    常规而言,確实有些吃力不討好。

    但瀋河不属常规。

    他的土地职业,有【神道食香】这项天赋,对香火的吸收与利用远超普通的神祗。

    所以,他大肆使用神力肥地的行为,並没有那么吃亏,只要后续小黄村的人口提升上来,宋家的实力也得到壮大,那他此时的付出必会获得巨大的回报,绝不只是赚一点那么简单。

    这还只是一阶职业与一阶天赋,等之后经验蓄满再度进阶,凭著这段时间他对小黄村的经营,

    必定会获得更加强力的发展性职业或天赋,增强小黄村“种田”的效果。

    有田就有粮,有粮就有钱。

    將这两样把握在手,宋家与小黄村就能逐步发展,直至做大。

    如此这般,半月过去,瀋河不惜代价,终是將小黄村的两百多亩生田转为了熟田。

    生田转为熟田之后,农作物產量起码可以提高三成。

    这是神道之术的运用。

    过段时间,局面稳固之后,瀋河还准备梦中授法,將一些肥料的製作法门传给宋文,不用太好,更不用到化肥那种级別,只要略微优於当下的土肥即可。

    毕竟刚才说了,此世格局,宛若死水,根基不深,实力不强,不能做太出格的举动,否则必招大祸,乃至灭顶之灾。

    神祗不灭,长生久视,瀋河又有时间流速,虽然没有熬个几千几万年的打算,但依旧可以徐徐图之,不必做那一时之爭。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有神术肥地与肥料滋养,钱粮的问题暂时不用愁了。

    那接下来便是高筑墙,尽力提升自身与小黄村的实力,阴间阳世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强。

    毕竟阴阳有隔,神祗也难干涉,別说他一个不入流的村土地,就是入了品的县城隍,乃至六四品的府城隍,给人在阳世之中破山伐庙也一样毫无办法,除非敢触犯天规,动用神力灭杀凡人,但那也会遭到香火愿力反噬。

    这也是神道的一大短板,由香火成就也受香火限制。

    为了避免以后有人在阳世对他动手,搞人道屠神,破山伐庙那一套,瀋河必须要让小黄村与宋家拥有一定程度的武力。

    这一点他已经在做,宋家九子之中,三子宋武与四子宋英喜好舞刀弄剑,虽然资质一般,悟性平平,但前期也足够用了。

    瀋河在梦中传授了他们一点武朝世界的凡俗武功,没有到帝国高武那个级別,因为怕引起关注虽是凡俗武功,但只要资粮供给足够,最高也能修炼出真气,成为二境武者。

    此方世界,天地本源,九成都在生灵神魂之中,所以香火供奉的神道大昌,而精气为凭的仙道武道则前景黯淡,瀋河估摸著三境罡气武者,在这个世界就可谓绝顶的武道大宗师了。

    就宋武宋英那资质,瀋河不指望他们修成罡气,甚至不要求他们修成真气,能够练出內力,便足够保境安民了,毕竟小黄村这穷乡僻壤,也不太可能遭遇到什么大凶险,最多就是山匪强盗之流袭扰。

    如此这般..

    数月过去,已到金秋时节。

    夕阳西下,炊烟裊裊。

    小黄村外,田地之中,一片金黄,秋风拂来,如浪涌动。

    正是成熟的稻穀。

    金阳府地属江南,民以稻米为主食,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宋家迁至小黄村已有数月,数月前赶著最后的时间,种下了一季的稻子,如今刚好秋收。

    宋文站在田垄之上,看著一片金黄的稻穀,还有在田地中忙碌的几十名长工与佃户,心中满是丰收的喜悦与满足。

    数月时间,他已从当初那白胖的官宦子弟,变成了如今有些粗的农家汉子,晒黑了不知多少但他浑不在意,走到田间,捧起一株稻穀,只见稻穗饱满,粒粒分明,还透著一股淡淡的稻香。

    这是他与村民数月辛劳的收穫,更是宋家与小黄村发展的根基与希望。

    看著那饱满的稻穗,他仿佛又回到了多年之前,父亲还没有考上举人的时候。

    那时的他,也是农家子弟,秋收之时全家上下,除了读书备考的父亲,其他人全都要下地干活,帮忙收割稻穀。

    他也不例外,跟著母亲还有爷爷奶奶一起,在这田中劳作,虽然很是辛苦,但也有一种別样的美好。

    可父亲中举之后,这般的美好便逐渐淡去了,虽然日子好过了许多,但爷爷奶奶还有母亲接连离世,让他逐渐成长,也逐渐孤独。

    这就是为什么,后来他养成了土財主一般的个性,对钱財之事极为看重,为爭家產更是不惜与兄弟姐妹反目成仇,因为钱財已成了他人生中最大的意义。

    但经过那一系列变故,在父亲那强有力的“爱护”之下,他有了更高的目標与追求。

    人生算什么,不过短短几十年。

    神生才是王道!

    他也要成神,跟老爹一样成神。

    可怎么成呢,也去科考吗?

    他这文采,显然不行。

    只能紧抱大腿,靠著先人庇佑。

    所以,人到中年的他,又奋发图强起来,找回了拼搏的动力。

    如今,就是成果初现的时候。

    来到田头,眾人忙碌,將收割好的稻穀捆好过秤,秤旁还摆著一座桌子,二弟宋才正在提笔记录。

    宋文走上前去,向几个佃户询问:“今年这收成怎么样?”

    “大丰收啊东家!”

    “这村子的田都是上好的熟田,我们晚种了几日,最后还能收这么多!”

    “我看了看,每亩地起码比平常多收了几十斤,三百多亩就多出两三千斤,这可不得了哩。”

    “看来今年能过个好年了!”

    几名佃户你一言我一语,满是汗渍的面上,流露著丰收的喜悦与未来的嚮往。

    “好!”

    宋文点了点头,也是十分满意,直接向眾人说道:“我们小黄村能有这样的丰收,全靠土地神庇佑,今年不过刚刚开始,来年还会有更大的丰收,有更好的日子等著我们,所以我宣布,今年所有人的工钱涨一成,秋收之后村里办庙堂,摆酒席,大家一起祭拜土地神!”

    “好!”

    “东家大气!”

    “土地爷神威!”

    听到要涨工钱,还有酒席吃喝,一干佃户更是眼亮起来,对著宋文就是一阵吹捧。

    宋文摆了摆手,压住眾人话语:“这地里的事固然重要,但书上的事更加重要,村里的私塾已经筹备好了,祭完土地爷就正式开办,到时让你们的子女都来上课,日后考取功名,光大我们小黄村。”

    “这个—————

    眾人听此,却是迟疑,面面相了一阵,才见一人言语:“东家,姑娘家的就不用去了吧?”

    “嗯!?”

    宋文眼神一漂,直接看向此人:“为什么不用,又不要你们钱,村里还供吃喝。”

    那佃户扭捏说道:“话是这么说不错,可常言道女子无才便是德”

    话语未完,但宋文已明其意,

    虽然村里这私垫的条件很不错,不收学费还供吃喝,但作为农家百姓,他们的一些观念还是扭转不过来,认为女子读书並非好事,既不能像男子一样考取功名,还可能变得不好管教,甚至很难嫁娶,供的那一顿吃喝,也未必及得上其在家里的劳动力。

    所以,他们不愿让女儿来。

    说实话,宋文对此,也不是很理解。

    哪怕在县城,女子读书的事情也十分少见。

    但这里不是县城,而是小黄村。

    土地神发话了,別说女子,就是一条狗,它也要到私塾去坐著。

    所以.—

    “哼,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

    宋文冷哼一声:“这私垫乃是土地神授意开办,意在教化小黄村村之民开智明理,你们不让自己的女儿去,是不把自家女儿当我小黄村之民,还是不把土地神放在眼里,置若罔闻?”

    “这—”

    “不敢不敢!”

    几名佃户听此,立马跪倒下来。

    “哼!”

    宋文冷哼一声,伴装大怒之象:“我丑话说在前头,私塾开办之后,无论男女都要去上,且庙祭之时女子也要去祭拜土地神,敬奉香火,要是你们谁从中作梗,阻拦不让,恶了神明,坏了村规,那別怪我將他扫地出门,今后不许再踏入我小黄村半步!”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c,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