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第二百二十章 具体装备优势
    第221章具体装备优势

    並不是感觉,朱由检他是真的上火了,隨著眼前的糟心事,大牙蛀齿令他牙疼。

    原因倒真不是因为缺钱,牙疼上火的原因可能是他最近加茶水喝多了。

    皇帝爱往茶汤中加,在朝臣中有所耳闻,据说皇帝想喝一种叫“饮料”的茶汤,但是没有,

    只能凑合著自己调。

    里头时常会加入牛奶和蜂蜜,总之会挺独特的,蛀牙肯定是免不了的,即便是他经常喝完就漱口,这毕竟是古代,食物残留又有什么好法子。

    感觉得设计点实用的了,皇帝忍著牙疼琢磨著。

    “行了,朕乏了,阁老们也都回去吧。”

    “臣等!遵旨!”

    阁臣们眼见皇帝咬牙切齿的模样,以为皇帝就要发作,怒意冲冲,哪里还敢留著,纷纷行礼告辞。

    朱由检曙,牙疼搅和著脑子都浆糊一般。

    西域到底乱不乱,朝臣们心乱了,但是皇帝说实话,还没有怎么担心过。

    二曹还在呢!

    吴三桂和贺虎臣也在,还有年轻的李定国在,大明朝的最精华的部分军队,其实是都在西域,

    包括祖泽润、祖宽两位跟隨孙传庭作战的,辽东系统出身的將佐,足够应付西域战场了。

    一万长矛骑兵且不论有多少人隨扬吉尔汗活著离开,哪怕损失不大,明军也依旧是占据上风的毕竟是孙传庭在当职,他修筑了屯堡,並且装备上明军是毫无疑问的强势方。

    否则你很难解释明军能够纵横西域,迅速打垮准噶尔人,甚至於被吴三桂的五千骑兵隨意分割乱窜,是碾压般的大优势。

    明军骑兵的装备,弓箭和铁札甲是经过明朝精心製作的,弓箭暂且不论,改善的只是弓弦和弓身,

    长矛骑兵真的能够对抗强悍的弓射骑兵吗?朱由检对此是非常怀疑的。

    如果仰赖於地形,让弓骑兵无法拉开距离的话,被轻骑兵的长矛衝击导致战败,朱由检还是能够理解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地形呢?

    放在开阔地上,弓骑兵甚至面对左轮枪骑兵都是能够保持优势的,只要他们能够保证不被矛尖逼近。

    射击效率上看来,弓射骑兵甚至比左轮枪骑兵要来得更加抗打,毕竞弓骑兵是可以用速射羽箭,来弥补射速上的差距的,並且左轮枪骑兵依旧是需要填装铜壳弹的。

    这个步骤问题,直接影响真正的骑兵射击武器上的效率,正因如此,弓骑兵的军,依旧是明军现在最贵的兵种,毕竟要养马,加上骑兵餉银理应更高,价高难以压下来。

    並且和哈萨克人比起来,明军更强大的一面是他们都拥有铁甲。

    明军从天启改革军事后,天启帝时代的要求就是骑兵必须穿铁甲,步卒穿甲,和八旗的配置非常相近。

    但是到了崇禎时代,崇禎帝是要求明军的骑兵必须穿重四十五斤左右的铁札甲。

    加上武器的优势,腰刀虽然並未全部换装长而锋利的倭刀,但腰刀本身长度上是拉长了,也能应付所谓予刺。

    整个骑兵重量是並未多增加什么,顶多左轮枪骑兵会多增加一套左轮火枪。

    防御力惊人的四十五斤铁札甲,在叠加效应和光滑打磨表面的情况下,实际甲面厚度达到板甲一般的两毫米,就是十步远距离上挨上一记四十到六十磅弓箭的直射,击中甲叶重叠处,也是会被挡住的。

    这样的甲胃你想要用长矛去戳穿?

    其中的难度和动作熟练度,你得找一个薄弱位置才行,铁甲別说是骑兵的铁札甲了,就是布面甲你都难以戳坏。

    根据手中这份战报说的,侯世禄是后到的,先前有个把时辰都是侯拱极被单独围困,四万人对付四五千人,在数量上就是一种压制,根本和兵器没多大直接原因,

    后边的侯世禄,属於是葫芦娃救爷爷,带兵送进去的。

    三边受挫惨重,但是作为孙传庭最重要的辽东军镇力量,依旧在他手中控制著,这一万人的辽东军事力量,才是真正的明军主力,这些主力骑兵和三边军镇的骑兵在战斗力差距很大。

    这一万人还在,明军即便损失巨大,可依旧稳得住战场上的上风,否则孙传庭是没机会修堡的关键还是要钱,朱由检推行的东西太多,费一下令他的內帑都有些支撑不住了,

    “去!把钱跃升给朕找来!”

    皇帝在殿內大声说著,立刻有小太监恭敬地退出去,並一路跑到宫门那,叫了一队番子,有人牵来一匹马来,立刻带人出宫去了钱府。

    钱府毕竟是侯爷府,规格很高。

    在大明朝现在,钱跃升的地位是隨著皇帝恩赐下是水涨船高,但在勛贵集团里头他也依旧是个极其尷尬的存在。

    商人出身,而非武勛这一点是硬伤。

    並且钱跃升能够升侯爵,依旧是崇禎帝的一种控制需要,这在勛贵圈子中还是都清楚的。

    皇帝要管理朝廷又得管理商会,很多情况下他因为手头事务繁琐,转圜不过来,就是商会自己解决问题。

    这种情况下,商会逐步的在钱跃升推动下,辅助各方面的贸易活动,像和西夷、明藩的贸易,

    很多都有商会规条在约束。

    钱跃升的身份也在此间获得大量好处,倒不单单是手底下人的孝敬,这点银钱根本不算什么,

    更大量的好处是他钱氏自己的贸易船舶在过港时,他做贸易在规条方面,就不必要太遵守內里。

    像什么南洋的燕窝,在皇帝將其踢出御膳必备的贡品后,基本上都是拿来做海贸的,钱跃升占据了其中大量份额。明朝的富户买到的,基本上都是他钱跃升兜售的燕窝。

    另外像南洋的生丝、缅甸的玉石、澳洲的绵羊,背后很多都是钱氏的產业。

    所有人都知道钱氏富可敌国,至少他此刻的財富在大明朝有前五之数。

    只要事情不闹到皇帝耳朵里,他就控制著皇商对此视若无睹,海关甚至都会对其船队一些宽待,一些禁品甚至流入境內,也和他有关联小太监登门叫他进宫面圣,钱跃升是连忙收拾仪容,隨小太监前往皇城。

    途中的钱跃升旁敲侧击地想问些东西,小太监则是默默赶路,眼神漠然,令钱跃升都很头疼。

    这些太监都是方正化调教的,有一身好武功,贴身保护皇帝,毕竟先前的御街行刺,真是把方正化嚇得不轻,这些小太监就被调教的更加忠心和冷漠。

    乾清宫前,钱跃升再次端正了仪容,在殿內传来小太监替皇帝宣他进殿后,他才渡步走进殿內。

    皇帝端坐在比过去似乎更高些龙椅上,正侧著身子歇息,掌握天朝不断进取,皇帝必须保持自已的威仪,儘可能的不在外臣眼中表现出疲惫之相。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c,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