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第560章 恩科,中权府与河间王
    第560章恩科,中权府与河间王

    到了当年二月底,从去年腊月便开始忙活,足足忙了三个月的陶广义,终於把第一批橡胶管试製实验品呈到了鲁锦面前。

    “陛下,我们按照陛下所说的方法,经过三个月时间的大量实验,目前共试製出两种橡胶管材。

    “这种黄色的便是直接使用乙醚溶解成橡胶生料,然后用管材挤出机塑性成气管,再经过高温高压硫化所得,既不漏水也不漏气,確实非常適合当作导气工具。”

    鲁锦闻言拿起一根黄色橡胶管在手里盘了盘,非常柔软,他还用力拉扯了一下,但只要一鬆手,管子瞬间就收缩了回去,这东西可是具有很大弹力的,这玩意立刻就让他想起了小时候去医院输液时,护士用来绑胳膊,拍著手背找血管的那东西,好像是叫压脉带?

    如果没记错的话,好像就连民国时期的输液器,也是用这种黄色橡胶管制作的。

    同时这东西还能用来製作充气轮胎的气门芯,小时候谁要是有一节几尺长,还未裁断的气门芯,瞬间就会成为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因为这玩意还是製作弹弓最好的材料。

    不惜代价蹈海十几万里,从美洲取来这橡胶,大明终於可以拿它製作弹弓了.啊不是,是拿来做气管,终於可以搞『工业法器』乙炔焊枪了。

    有了气焊就可以焊接出耐高压容器,比如中高压以上的锅炉,这样才能製作出实用的蒸汽火车来,否则就凭瓦特那种初代低压蒸汽机,一辈子也別想造出实用的火车。

    还可以焊接耐高压气瓶,空气压缩机,製冷空调,空气深冷分离设备,用来生產液氧和液氮,进而为人工合成氨铺平前置科技。

    同时有了空气压缩机,还能解锁一系列气动、风动工具,比如打铁的空气锻锤,拧螺丝、打铆钉的风批、风炮、气锤,甚至还有採煤用的风镐。

    前苏联劳动模范斯达汉诺夫,曾经就用人力风镐採煤法,创造过单人六小时单班採煤102吨的生產记录,虽然这个记录后来被证明是苏联人造假,实际生產效率只有单人六小时34吨的產量,但是,你得看跟谁比!

    大明这个时候,纯人力挖煤,甩开膀子抡圆的挖,一个成年壮劳力一天也才挖一吨半,不要命的核动力牛马大概能挖三吨,这就是人力的极限了。

    因此一旦大明普及了人力风镐採煤法,全国的煤炭產量立刻就会翻80到100倍!

    但前提是,得有焊接而成的高压气罐,和充足的橡胶导气管。

    鲁锦看著手中的胶皮管子,当即夸奖道,“乾的不错,这东西已经堪用了,有了这玩意,我们就能做出很多其他的器械来,让生產力再次提升一大截,这次给你们记一大功。”

    陶广义连忙谦虚道,“都是陛下指导有方,学生们也不过是按照陛下教的法子干些苦工而已,不敢称功。”

    鲁锦却摆摆手道,“就算是干些苦工,那也得知道怎么干才行,你从大街上隨便拉几个人来,他们懂物理化学吗,他们知道怎么干吗?是你们的功劳就是你们的功劳,不用推辞。”

    “是,那学生就先替理综班的同学愧领了。”

    陶广义拱了拱手,然后才继续说道,“还有这种黑色的橡胶管材,我们是按照陛下所说的,先用松烟墨与橡胶、硫磺一起加热混炼,然后再用管材挤出机和编索机製成管材,最后再高温高压硫化而成,做成了便是这种类似蛇皮的样子。

    “这种管材因为里面加了亚麻纤维层,还有混炼的松烟墨(炭黑),导致橡胶没多大弹性,也比较硬(类似车轮外胎),但它的耐高压性能好,能承受更高的压力,因此学生觉得,若是做工业用途,这种蛇皮管应该比黄胶管更合適。”

    鲁锦闻言也点头道,“不错,相比黄色的这种软管,黑色的蛇皮管才更適合工业用途,今后的橡胶管材生產,也应该以这种蛇皮管为主,而且这还只是较为初级的蛇皮管,等以后钢铁拉丝技术成熟了,还要把里面的亚麻纤维替换成细钢丝,这样做出的蛇皮管才能承受更高的压力。”

    “原来如此,学生明白了。”陶广义顿时恍然道。

    鲁锦这时又问道,“如果现在开始量產的话,你们还有什么困难?”

    陶广义想了想才道,“首先是橡胶的量不太充裕,不过如果以后每年都能从黎洲运回一批的话,那就会好得多。

    “其次是乙醚的產量有限,生產乙醚需要用高度酒精和硫酸蒸馏,硫酸还比较好说,但大量的酒精需要粮食酿造,这方面可能需要陛下拨给一批粮食,另外还要建一个酿酒厂,用来生產酒精。”

    鲁锦闻言微忖片刻才说道,“乙醚是较为基础的化学溶剂,有比较广泛的用途,不仅生產橡胶要用,將来生產无烟火药,还有照相用的胶捲,都需要用到乙醚,还有酒精,因此確实可以专门建个厂生產。

    “至於粮食问题,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土豆和番薯,这两种东西也能用来酿酒,且產量比寻常穀物更高,还不太和主粮爭地,这两种薯类酿造的酒含有少量杂醇,给人喝的话有一定危害,但用来当作工业酒精使用就没什么忌讳了,因此酒精厂可以採用土豆和番薯酿酒,不用专门调粮食。”

    “原来如此,那这样就再好不过了,还是陛下思虑深远,原来从黎洲寻找土豆红薯还有这种妙用。”陶广义闻言顿时恍然道,隨后他又从口袋里掏出几块大大小小的碎块橡胶,放到鲁锦面前的桌案上。

    “还有这个,这是陛下要的硫化过后的橡胶下脚料,这东西有何用处?”

    鲁锦看到顿时眼前一亮,隨即从笔筒里抽出一支铅笔,在纸上隨便写了几个字,然后又用橡胶块擦掉,看的陶广义一愣一愣的,没想到橡胶还能这么用。

    鲁锦这才解释道,“此物可以擦去铅笔的字跡,若是写错了便可以用它擦掉重写,故而也可以叫做橡皮擦,算是文房用具的一种,朕要拿几块下脚料,给太子和皇子们学习使用。

    “你们若是也想使用橡皮擦,也可以拿些下脚料使用,但仅限於理综班內部,尤其是绘製机械图纸的时候,橡皮有大用,方便修改图纸错误,但拿了多少,必须记在帐上,更不能浪费,我们现在的橡胶还不多,经不起如此挥霍。”

    “是,臣明白了。”陶广义当即点头答应,隨即又提起一事。

    “陛下,还有一事,咱们理综班只有40名学生,而手上的项目却越来越多,其中仅机械工坊那边就有十几人,要负责金陵机器厂和金陵兵工厂两个大厂的建设,还要搞机械开发,火枪火炮的设计生產也要几人。

    “另外被陛下派出去找矿,负责採矿冶金的也有七八人,现在又有橡胶,学宫的混凝土建筑,接下来还要搞炉窑、化工、酿酒厂,这么多项目全要理综班来做,人手越来越紧张了。

    “因此臣建议,要不要再招一批学生进来。”

    鲁锦闻言当即点了点头,“確实可以再招一批学生了。”

    接下来哪只这几个项目,鲁锦还准备搞电报,铁路,蒸汽机车,钢铁冶炼,轧制钢轨,化工,光学,船舶,石油开採和炼化,好多好多项目都要上马,40个科学人才確实只是杯水车薪。

    毕竟这些人远称不上什么科学家,无法独当一面,最多只有中学或大专水平,鲁锦是纯粹把他们当科研民工使唤的,这样的人才当然是越多越好。

    於是他想了想才说道,“可以从在京的师范生里,抽调一百个数学最好的学生,再从三个老铁厂的厂学里,遴选六十名学生,每个铁厂二十个名额,这便是160人。

    “另外今年再开一届恩科,让各府县百姓自愿报名,或官吏举荐,全国开设六个考场,四川、两广各一个;福建、浙江、安徽三省的都来京师会考;河南、山西、陕西三省的,都到郑州会考;河北、山东、辽寧、江苏四省的,都到济南会考;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的,都到九江会考;

    “由朝廷统一出卷,先各地遴选,然后再到京城参加殿试,本次恩科只录340人,加上京城这边,一共凑五百人,只考明算科(数学),一旦考中即录为天子门生,入理综班统一学习,毕业后直接赐进士出身。”

    陶广义闻言顿时大喜,一次招五百人,毕业后全是进士,等这批人將来全部做了官,或者到了各行各业,那他们这群天子门生就算是真正在大明朝堂站住脚了,而且有了这次的例子,以后学习数学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將来公输门徒势必要搅动天下,和那些儒生分庭抗礼!

    不过压下了心中的激动之后,陶广义既是兴奋,又是担忧的问道,“陛下,一次招五百学生,陛下教的过来吗?”

    “只朕一个当然教不过来,这不是还有你们吗?”鲁锦当即解释道。

    “咱们国家现在精於数学的人才还不多,这次恩科也別卡的太死,宽进严出,只要是对代数、几何等学问,懂其中一项的,便可选上来。

    “这五百人到齐后,先举行一次摸底考试,根据他们所掌握的数学程度进行分班,然后由现在理综班的学生代师授课,你们轮流去教,朕偶尔也会过去上几节课,这样便能教的过来了。

    “到时候学习成绩顶尖的,就继续钻研理论,成绩中等的,就分派他们去做工程项目,学习成绩最差的,就留著继续当教师带下一届,或者派到各地当教师去。

    “还有数学教材,现在编写的怎么样了?”

    陶广义当即答道,“教材是孟师兄在主持编写,现在已经编完了初中,正在编高中的內容。”

    鲁锦闻言立刻道,“那就把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教材散播出去,允许民间自行抄写或者印刷,让有志之士自行学习,算是朝廷正式的官办学校建立之前,给他们一条上进的路子。

    “另外这次恩科下詔的时候,也顺便传出去,就说类似的恩科不止一届,这次没考上的学子,也可以在家中继续自修数学,以后再办恩科时还有机会。”

    陶广义闻言顿时大喜,隨即又问道,“陛下,那公输算经呢,也要传播吗?”

    鲁锦蹙了蹙眉,犹豫道,“公输算经太过深奥,无良师教导,便是自学也很难,由如看天书一般,远不如编写的教材实用,暂时还是不宜广泛传播,等以后编完了教材,有了时间,可以再编写一部『数理化自学丛书』,到时候由朝廷刊印也不迟。”

    “臣明白了,陛下,臣还有个不情之请。”

    “你说。”

    “臣有个犬子,名叫陶景明,臣在私下里也曾教授他数学,这次既然招了那么多学生,能不能.”

    鲁锦当即问道,“他数学学的如何?”

    “当不在臣之下,陛下教过的那些,臣都私下教授过他,还有物理化学方面,虽没做过实验,但臣也给他讲过。”

    “那他就不用考了,这次直接入学吧,不算在那500人之內,別占了其他人的名额。”鲁锦当即做主道。

    陶广义顿时大喜,当即深施一礼道,“臣谢过陛下恩典!”

    当日,鲁锦要举办明算科恩科的命令便传到了翰林院制敕房,由制敕房草擬成真正的圣旨,再发给內阁审批,等这份圣旨內容放到了李善长和冯国用的案头上,两人顿时对视一眼,然后各自摇了摇头,隨即又麻溜的批覆通过。

    他们这位陛下,太过重视数学,同时又不喜欢儒家,恩科这玩意代代都有,就是在朝廷正式的科举之外,皇帝临时起意开办的临时科举,在朝廷的规则之外,皇帝额外给赏赐了一批考试做官的机会,这就是皇帝的恩典,也就是恩科。

    正式科举是三年一届,而恩科却什么时候都可以,一般都是隨著皇帝的性子来,或者朝廷急缺官吏,又或者特殊人才的时候,才会举行恩科,前宋就经常举办恩科,不过考的却是诗词,专门开恩科选一批诗人上去。

    像是鲁锦这样只考明算科的恩科,还是开天闢地头一回.

    不过两人跟隨鲁锦日久,也早就摸清了鲁锦的性子,他们也知道,这些人选上来也就是跟陶广义和那什么理综班的学生一样,最多不过是做技术官,只要不是让这些人做军官將领,或者政务官,他们也懒得反对,去皇帝那找不自在,於是立刻痛快批覆。

    与此同时,三月初,就在举办恩科的圣旨发往天下各处之时,由汪大渊率领的远望號和庐州舰船队,也再次从大明出发了,叶兑这次也在船上。

    跟他们同行的还有朱重八,他也率领著两万多的移民,有男有女,还有上百条福船,跟著远望號一起前往北海道,不过汪大渊和叶兑要继续前往黎洲,朱重八可是要留在北海道屯田的。

    另一边,早在过完年的正月,就已经出发的陈友谅,也在福建福州匯合了移民和士兵船队,一起前往南洋的新斤府(望加锡),到了三月上旬的时候,船队终於抵达了目的地。

    正好南洋水师的指挥使赵羽,也早就对婆罗洲东岸的情况侦察了半年,陈友谅的兵马一到,双方立刻联手开干!

    1356年的时候,加里曼丹岛的情况大致是这样的,盘踞加岛北方的苏禄苏丹国,在东北端的核心城市名叫山打根,该国在东岸最靠南的势力范围是一处叫做『打拉根』的地方,而渤泥国的势力范围基本都在加岛的西岸。

    也就是说,整个打拉根以南的东岸所有地区,都是无主之地,並非渤泥国和苏禄国的领土。

    当然这里还生活了一些土著部落,但那不重要,这些土著不论是在大明眼里,还是在渤泥、苏禄的眼里,都属於可以隨意征服的类型,没人在乎他们的感受,並且这次陈友谅要对付的目標,就是这些土著部落。

    目標一共有四五个,一是在后世印尼规划的新首都『努山塔拉』,后世印尼因为首都雅加达(椰城)人口过於稠密,且城市地基下沉等问题,想要迁都到加里曼丹岛的东部,他们选的新首都就在这里。

    这里有一个几千人规模的土著部落,住的都是杆栏式的高脚屋,连城池都没有,不过已经学会了种植水稻,养殖水牛。

    还有努山塔拉的下游,有一条发源自岛屿中心的淡水河流,从努山塔拉流过,向东注入望加锡海峡,在这个入海口处,也有一个土著部落,靠种田和捕鱼为生,后世称这里为巴厘巴板。

    在原歷史上,这里全部属於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地盘,后来荷兰的壳牌石油公司,还在巴厘巴板建立了基地,在此处开採炼化石油。

    这里的油田非常浅,只需往地下打三百米的井,就可以採到石油。

    而且这里的石油质量极佳,属於轻质油的范畴,炼製出的航空汽油天然就比別处的汽油高出一个档次,可以让飞机发动机平白多出10%左右的动力,让日本鬼子都眼馋不已,后来果然对巴厘巴板发起了偷袭,不过荷兰人在撤走之前,基本把能炸的都炸了

    同时巴厘巴板还有天然形成的海湾,可以在这里建立港口,因此也属於必须拿下的目標之一。

    第三个目標是努山塔拉北边的沙马林达,这也是一处河流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带,土地肥沃平坦,適合耕种,且这里同样属於油田范围,因此这里也必须拿下。

    沙马林达这里因为农耕条件比较好,因此诞生了一个稍微大些的土著部落,有一万多人口,但只算成年男性的话,还不到四千人,陈友谅有一个团四千多人的甲士,打这些土著完全不是问题。

    最后便是加里曼丹岛东南角的地方,这也有个淡水河的入海口,后世称作『马辰』,同样有个半渔半农的小部落,因为这里距离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都非常近,虽然此地没有石油,但也具有非常高的战略价值,也这里有一些沿海草地,可以在这里放牧牛马,符合鲁锦建立南洋马场的设想,因此也被列为目標之一。

    除了这四个点外,还有西南角的坤甸、古晋等地,也被列为目標之一,但因为目前南洋的汉人移民太少,很难一下开发那么多据点,因此西南角的地盘就被暂时搁置下来。

    计划敲定,目標清晰,陈友谅立刻行动,他跟赵羽一起故技重施,就按当初打新斤府戈瓦族部落的那个套路,先让赵羽假扮海商去跟土著接触,吸引土著的注意,然后陈友谅率领大部队从两边包抄,最后发起突袭。

    仅用了两三天时间,就接连屠灭了巴厘巴板和努山塔拉的两个土著部落,然后按老规矩,土著开垦的稻田以及水牛等资產,直接分给新来的汉人移民,还有那些土著女子,也分发给这些福建士卒当老婆。

    抓获的土著男子和小孩,让爪哇三宝垄的华人地主高强,帮忙当奴隶卖掉,然后换成水牛、布匹等能用的东西,再运回巴厘巴板这边分发给汉人移民。

    同时巴厘巴板改名,新设一个油田县。

    这些跟隨陈友谅一起下南洋的福建元军降兵,本来就生活在福建这样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沟沟里,哪见过那么平整肥沃的土地,这下只打了两个土人的小部落,就直接给每人分了五十亩肥沃的水田,这可是能种稻穀的上等水田,而且还听说这里可以一年三熟,甚至还抓鬮分了婆娘。

    於是这些福建士卒顿时士气大振,各个请战,陈友谅也趁热打铁,半个月之內又接连灭掉了沙马林达和马辰的两个土人部落,彻底將加里曼丹岛东南的大半个岛屿,全部纳入大明的版图。

    同时沙马林达这里也新设了一个『中权府』,府名取自三字经那句『曰黄道,日所缠,曰赤道,当中权』,沙马林达正好处在零度赤道上,总不好直接叫赤道府,所以乾脆按三字经取了个中权府,府中还规划了一条赤道大街,南北还有北纬路和南纬路.

    这下好了,汉朝有日南郡,大明有中权府,嗯,从纬度上来说,大明更胜一筹,毕竟汉朝的日南郡也才刚刚打到北回归线

    另外马辰那里也新设了一个马场县,从周围的爪哇、三佛齐等国购买牛羊牲畜,然后放到这里集中饲养,准备卖给其他地方的汉人移民。

    至此,短短一个月內,陈友谅就在婆罗洲开闢出一府两县,占领了婆罗洲东岸大部分地盘。

    接下来短时间內的任务,就是安置移民垦殖土地,同时调集兵力回头清理苏拉威西岛(新斤府)其他地方的土著,把整个苏拉威西岛也彻底实控下来,当作大明在南洋的稳固据点。

    与此同时,一批跟隨陈友谅一同过来的流放犯人,也从新斤府被送到了新开闢的油田县和中权府,他们可没有现成的水田可分,必须自己开垦土地才行。

    不过鲁锦往南洋流放犯人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增加汉人移民,而不是单纯为了惩罚他们,所以对他们並无虐待,甚至连脸上刺字这种防逃跑的侮辱性惩罚都没有,只要老实在这里种地纳粮,就和大明的寻常百姓无异。

    这批流放犯总共有几千人,全是鲁锦北伐时,从大都抓来的元朝在京高官及其家眷,其中有一对三十多岁的年轻夫妇,还有他们的儿子,被流放到了油田县开荒。

    男的叫做张天佑,这人和郭子兴的小舅子同名,但不是一个人,眼前这个张天佑,祖籍河南,是元朝的进士出身,被鲁锦北伐抓获的时候,还是元朝的御史。

    女的叫王氏,是元朝枢密院院判王执中府上的千金。

    两人身边还有一个孩子,是个年仅12岁,虚岁13的少年郎,此人名叫张玉,是后来靖难名將中的靖难第一功臣,列爵荣国公,后追封河间王,是朱棣手下的头號大將。

    张玉还是后来攻灭安南,復设交趾行省的英国公张辅的亲爹,这下张辅还会不会出生都不好说,他亲爹和爷爷奶奶,也被鲁锦一起流放到了南洋,不过鲁锦並不知道这个情况。

    抓获的元朝高官俘虏足有数千人,鲁锦怎么可能挨个检查,再说张玉现在还是个小屁孩,根本就不在名单上,他只是受父母连累,一起被流放过来的,所以鲁锦根本就不知情。

    不过张玉这孩子在这个时空也算有福了,可以到婆罗洲看大鱷鱼跟红毛猩猩齜牙,红毛猩猩可是婆罗洲的特有野生动物,不可不尝.

    “爹,这里为何叫做油田县?”年仅13岁的张玉对父亲好奇的问道。

    他父亲张天佑却是嘆了口气,他本是元朝的进士,还做到了御史这样的高官,可谓天之骄子,结果一朝反覆,韃子被汉人推翻,他一家三口也遭到新朝清算,被新皇帝流放到了南洋这鸟不拉屎的破岛上,顿时心灰意冷,万念俱灰。

    好在身边还有这么个聪慧伶俐的儿子,成了他唯一的指望,或许可以把儿子教育成才,將来离开此地。

    他当即摇了摇头道,“不清楚,许是这里土地像油脂一样肥沃,故而叫做油田吧。”

    张玉顿时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隨即又说道,“爹,娘说这里距离爪哇很近,朝廷,不,前朝不是曾经打过爪哇吗,后来为何败了,那爪哇离这里有多远,大明把咱们流放到这里垦殖,是不是也有征伐爪哇的打算?”

    张天佑听了儿子的话,顿时眼前一亮,对啊,天底下那么多地方可以流放,大明的新皇帝为何偏偏把他们流放到这里,莫非皇帝陛下是真的准备对爪哇动手?

    想到此处,张天佑心中顿时生出希望,若是他们父子能在朝廷征伐爪哇的过程中立下功劳,说不定就能因功升迁,离开此地。

    他又看了眼自己这个儿子,儿子的外公是大元枢密院的高官,这孩子耳濡目染之下,从小就对军事、地理感兴趣,很敏锐的就猜出他们被流放到这里可能跟爪哇有关,不愧是吾家的麒麟儿!

    张天佑顿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就算是在这里忍辱负重,也一定要把儿子教育成才,自己这辈子不一定能翻身了,但儿子还有机会离开此地!

    (本章完)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c,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