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建国二年,公元4052年,西历1355年,十一月十五,鲁锦带着百官来到建康城西的码头上,正在等待着远望号的归来。
此时鲁锦正在跟水师的两员老将,桑世杰和缪友珍,还有枢密院的夏煜、包毓、总装的尚书陶广义,还有内阁的两位丞相,以及工商部的郭子兴,几人站在一起说着什么,四周站满了侍卫,码头上还停着新造的四艘新式战舰。
这四艘船有两艘是74炮战列舰,属于三桅双层主炮甲板的主力战舰,在鲁锦设计的海军舰艇分类中属于三级舰,专门用来舰队决战用的,属于海战的主力中坚力量。
另外两艘则是46炮战舰,同样是三根桅杆,但只有一层主炮甲板,在海军舰艇分类中属于四级巡航舰,当然也可以叫护卫舰。
这种船的性质和美国的宪法号护卫舰类似,相比于那些主力舰来说,航速非常高,比一二三等战列舰跑的都快,但火力相对贫弱,遇上那种正经的百八十门长炮的战列舰,一个也打不过。
这样的船拿来打战列线的大海战没什么卵用,但用来给一些低威胁地区看场子就很好用了,主要是造价也比较便宜,可以看作殖民地巡航舰的一种。
属于是那种‘打得过我的没我跑得快,能追上我的又打不过我’,让人十分恶心的万金油老赖船型。
鲁锦跟枢密院的几人,还有那几个海军将领研究过后发现,其实这种四级舰才是最适合当前情况的船。
得益于鲁锦超出常人的见识,大明海军不论是装备还是战法战术,都已经领了先全世界好几个版本,欧洲这个时候还在用克拉克船,连盖伦还没弄出来,距离两牙开启大航海至少也还要一百年的时间。
而大明海军的舰艇技术都已经跨越到19世纪中期,木帆船的巅峰水平了,只是火炮技术距离二鸦时期的英国海军还稍差一些,二鸦时期的英军当时已经用上了后膛火炮,这个暂时鲁锦还造不出来。
不过就目前14世纪中叶这个阶段来说,哪怕是这种46炮的巡航舰,不论是放到南洋一众小国之间,还是放在东北亚的高丽和日本之间,都能做到碾压全场的局面,而欧洲暂时还没有能力抵达太平洋,即便来了也打不过大明海军,这样的情况下,再大力建造74炮,或者96炮的二三级战列舰,就纯属浪费资源。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二三级战列舰不是不能造,而是放眼世界,周围根本就没有一个能上的了台面的对手,这样的话,你那么多钱造出来,拿来打谁?这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造出来没地方用,只能钱充门面。
最后几人商议决定,调整海军舰艇的比例,海军三支大舰队,每个舰队只配一到两艘远望号那个等级的96炮战列舰,当作大舰队的旗舰使用,全国一共只有五六艘;
每个大舰队下辖的分舰队,装备二到四艘74炮战列舰,当作分舰队旗舰和主力核心,剩下的各舰队编制,全都用四级巡航舰填充。
这样下来就能节省很多军费,一个分舰队十条船,大概就是两艘三级舰,加八艘四级舰这样的配置;或者四艘三级舰,加六艘四级舰这样的配置,具体分配可以看部署地区的威胁等级,比较混乱的地区就多配两艘三级舰,比较安稳的地区就少配两艘三级舰。
南京龙湾造船厂一共两个干船坞,第一年只造了一艘远望号,第二年由于船厂设备逐渐丰富,工人也掌握了一些经验,建造开始加速,第二年造了两艘,三级四级各一艘。
今年是船厂运营第三年的年末,已经到了十一月中旬,如今又有两条新船下水,这便是大明所有的新式舰艇,一共五艘,除一艘正在执行任务的远望号外,另外四艘新式战舰都停在这里了。
现在龙湾船厂仍在以每年两艘的速度,不紧不慢的继续建造着新船,如今又有两条新船的龙骨,已经在干船坞里竖了起来,到明年九月的时候,又能增加两条新船。
另外再加上福建和两广今年也已经拿下,龙湾造船厂这里也开始走上正轨,于是鲁锦决定,在沿海地区增设几个新的造船厂,加快海军建设速度,同时也是为接下来的海贸打基础。
冯国用亲自拿着一副地图举在众人面前,鲁锦手指划着海岸线说道,“首先海军的三大舰队,都要有自己的主基地,起码要能做到修补战舰,广州今后肯定是要开埠的,这里又是南海舰队的基地之一,肯定要在广州新设一个船厂。
“另外福建这边,自古就比较擅长造船,肯定也要建一个船厂,就放在福州吧,福州是闽江的入海口,闽江又发源于福建与江西交界处,贯穿整个福建,这样就可以采伐全福建的木材,沿着闽江顺流而下运到福州,然后在那里造船。
“东海舰队的主基地就放在宁波,分别在宁波、杭州、以及刘家港部署三个分舰队,用于就近保护长江口,拱卫京师安全。
“北方的造船厂设两个,分别设在山东福山(烟台),辽宁的大连,木材来源从辽东的长白山采伐,沿着鸭绿江顺流而下到入海口,再海运到大连和福山,北海舰队的主基地放在旅顺。
“暂时先新设这四个船厂,再加上建康的龙湾船厂,五个船厂一起开工,一年下水一个分舰队,不出十年就能把海军三大舰队的架子搭起来了。”
众人闻言全都点了点头,之前经过他们多个部门的核算,一艘远望号那样的二级战列舰,把所有武器,尤其是那96门重炮配齐了,整体造价大概是45到50万两左右,以此预估,上百门炮的一级舰造价可能达到60到70万两,实在是不划算。
与之相比,74炮的三级战列舰,整体造价大概只有7到8万两左右,就划算了很多,46炮的四级巡航舰就更便宜了,造价只有一万二到一万五千两左右,具体价格差异主要根据木材价格波动决定。
如此一来,按照鲁锦的造舰计划,一年建造两艘三级舰,八艘四级舰,两条三级舰需要15万两,四级舰那样的船,五万两能造四艘,八艘就是十万两,合计25万两,海军每年拨给25万两的造舰费用,能获得一支十条船的分舰队,载炮总数516门,十年下来就有一百条船,五千多门炮了。
而且每年25万两的造舰费用也不算高,朝廷完全可以负担的起,250万两,用十年时间买一百条船,建一支海军,实在划算的很。
这时暂代工商部尚书之职的郭子兴忽然问道,“陛下,那这几个船厂是置于枢密院的总装之下,还是置于政务院的工商部之下?”
鲁锦想了想才说道,“放在工商部下面吧,成立一个国营船舶总公司,五个船厂为全资子公司,总部就设在建康的龙湾船厂,五个子公司独立运营。
“造军舰肯定是要造的,但也不能全都一直造军舰,海军的规模是有限的,将来这些船厂肯定要转去建造民船,只会偶尔再造一些军舰,用于替换老旧军舰,到时候就不好继续放在枢密院了。”
总装的尚书陶广义这时闻言又问道,“陛下,那造军舰的时候质量如何保障?”
鲁锦当即又说道,“船厂的运营归国营公司管,但在建造军舰订单的时候,需要海军和总装分别各派一名军代表,驻厂监督建造,保质保量的完成,建成之后再由海军和总装共同派出一个验收小组,到船厂检验接收,如有哪里没达到要求,验收小组有权拒绝接船,并责令船厂进行整改,直到满足海军的要求为止!”
“那就明白了。”陶广义和郭子兴这才点了点头,这样双方的权责就明晰了,以后谁出了错就找谁负责。
桑世杰这时也问道,“陛下,那水师现在那些船怎么处理?”
鲁锦想了想才说道,“你们二团三团那些内河江船,全部低价处理,卖给民间商贾,白广泰的水师一团和方国珍那里,加起来还有上千条大大小小的海船,这些海船挑出一部分,组建一个运输舰队。
“朕的要求是,这支舰队单次运输就能满足辽东驻军一年的消耗,之后辽东军需的补给暂时先用海运解决,平时把南方的粮食存到刘家港的仓库里。
“每年十月份台风季过去之后,再让运输舰队一起出动,组成一个船团,同时派几艘军舰沿途护送,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防止漂没现象出现。”
说到这里,鲁锦当即用凌厉的目光扫视着众人说道,“朕知道,你们有些人总是担心海运不安全,漂没事故常有发生,不是遇到风暴倾覆,就是被海盗劫掠,又或是迷航失踪等等。
“真的假的还不好说,被人贪污盗卖也不是不可能,但那是以前,以前尔等不知海洋气候,偶遇风暴无法避免,但现在应该明白,每年十月到来年五月的西太平洋是绝不可能有风暴的,就像三伏天不可能下雪一样,如果以后还出现漂没,那就绝没有风暴一说,必定是有人贪污盗卖!
“朕今日定个规矩,以后往辽东押送军需,整个船团一起走,找熟悉海路和牵星术的人驾驶领航船带路,再加上海军军舰沿途护送,驱逐海盗,一次性把一年的补给都送过去,沿途至少要派一名上将和一名尚书随船押运,敢弄丢一石粮食,朕就砍他的脑袋!”
众人闻言一凛,顿时连忙称是。
然后鲁锦才接着说道,“至于剩下的船只,这个运输舰队大概要三四百条船,那还能多出七百多条,这些船全部低价售卖给民间海商,且只能是完成官府注册的贸易公司有权认购,有权经营海贸,以后到市舶司报关也需要这些凭证,否则无权经营海外贸易。”
众人闻言再次点了点头,这样处理一大批海船,朝廷还能回笼一些资金,同时也能加速海贸正规化,将所有海商纳入朝廷管控,加强朝廷的收税能力。
这时李善长也出言问道,“陛下要大力发展海贸,这几百艘民船短时间应该是够用了,可今后海贸做大之后,还有这些船老旧破损之后,总还需要新船用来替换,而陛下在沿海新设的四个造船厂又都只造军舰,以后海商需要新船怎么办,要不要允许民间自办造船厂?”
鲁锦闻言想了想才说道,“以后民间船厂只允许造单桅的小船,用来给渔民使用,两桅及以上的大船,短时间内不允许民间自行建造,这样即便渔民想要走私,他们也跑不出太远,很容易就会被海岸警卫队的缉私巡逻船截获,方便朝廷管理。
“而且现在沿海的那些船只,不论是福船还是广船,都缺乏跨洋远航的能力,装的货又少,航速又慢,造出来也是鸡肋,纯属浪费国家的木材资源。
“今后让科工两院新办一个船级社,负责制定各种船型的建造标准,以及研发新的船型,以后时机合适的时候,允许民间商贾自办造船厂,用来建造民船,但所有建造船型必须取得船级社的认证,只能建造朝廷规定的那几种船型。
“另外还有沿海现有的那些造船工匠,寻觅能工巧匠,全部招到朝廷新办的造船厂里,省的停建民船之后,让他们失去生计,总要给他们留一口饭吃,若还有多余的造船工匠无处安置,就移民到别的地方去,给他们分田屯垦。”
众人闻言再次点点头,他们的皇帝陛下志在四海,现有的福船和广船,要说用来跨洋贸易,其实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只能沿着海岸走。
可如果是阿留申群岛那种恶劣海况,福船和广船就做不到了,去了必死无疑,阿留申群岛即使是最温和的夏季,也有三米多的浪高,福船和广船这种低干舷的船只过去玩个锤子,稍不注意就会倾覆。
最令人难以容忍的就是航速太慢,用福船跑一趟的时间,快船都可以跑两趟了,时间就是效率,多跑一趟就多赚一趟的钱,而且航速过慢,在远洋的时候就需要更多的补给,船的容积是有限的,装的补给多了,带的货物自然就少了。
所以不管从哪方面看,都不宜再继续建造福船和广船,毕竟国家的木材资源也是有限的,容不得那么浪费。
鲁锦这边和一群重臣三言两语就敲定了今后的船政改革,而在他们身后,一群在京的文武大臣也站在那里窃窃私语,互相聊着天。
关于之前鲁锦派汪大渊去东海对面探访黎洲,寻觅什么隐世大陆的高产良种之事,虽然之前鲁锦举行了隆重的祭天仪式给汪大渊等人送行,还刻意强调了什么并不是为了出海寻仙,也不想学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而是为了苍生社稷,为了高产的种子。
但这件事说到底不过是鲁锦的一面之词,有些人就是很单纯的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在没亲眼见到之前,他们说什么都是不会信的。
好在鲁锦也没有搞得太过火,只派了一艘船,七百多人出海,即便亏也亏不了太多。
结果这远望号一走就是两年,音信全无,许多人已经在私下里议论汪大渊是不是死了,或者学那徐福,带着一船人找个小岛跑了。
还有人觉得鲁锦说的是真的,海外一定有仙岛,否则怎么会有蓬莱仙岛、方丈仙山的传说?既然仙岛和仙山都有了,那高产的仙粮肯定也是真的!
就在这些人私下里议论纷纷之际,结果突然传来远望号回国的消息,如今皇帝陛下又带着他们亲自来码头迎接,什么黎洲大陆,什么世外桃源,什么方丈仙山,只要见到远望号和汪大渊,一切就都能揭晓了。
他们倒要看看这位陛下和那位善于蹈海的汪大渊能搞出什么名堂。
就在众人踮着脚期盼之际,远望号那高大的白色舰影,终于绕过了长江在南京的拐弯处,出现在建康以西的江面。
众人顿时神色一震。
“来了来了!”
(本章完)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c,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