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谁教你这么当兵的! > 《谁教你这么当兵的!》第383章 什么赵卫红?叫教员!叫主编!【求

《谁教你这么当兵的!》第383章 什么赵卫红?叫教员!叫主编!【求

    第383章什么赵卫红?叫教员!叫主编!【求订!求月票!】

    燕京,总c,军训部。

    作为总c辖下的二级部,从级别上来讲,军训部仅仅是一个正jun级的机关单位,还没有科大的级别高。

    但在日常工作中,各jun兵种,部队院校,都要在军训部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哪怕是副大jun区级的科大,也不例外。

    从这就能看出来,军训部在部队建设体系之中的超然地位。

    这也意味着,军训部的日常工作,极为繁忙。

    5+2,白加黑,那是常有的事,一年到头极少能有闲下来的时候。

    并且由于直接面向基层,以及各大院校的缘故,军训部还需要经常处理许多突发的,计划外的工作。

    “来新活了。”

    话音落下。

    军训部,兵种建设处一科科长拿着厚厚的牛皮纸文件袋,神情疲惫的走进了办公室。

    这位科长的面相,看上去非常年轻,最多也就是三十出头。

    然而他的肩膀上,赫然顶着两杠两星的中校军衔!

    作为军训部这个正jun级单位的科长,他本人更是正团级的干部!

    三十出头的中校正团级干部!

    “前途无量”四个字,在他身上得到了最为具象化的体现。

    而他科里的其他面孔,看上去也都非常年轻,丝毫没有地方上大机关单位那种死气沉沉的“暮色。”

    “科长,什么任务?”

    “是要准备多兵种联合演习预案,还是.”

    “跟基层兵种没关系,是院校那边的事。”

    有些疲惫的揉了揉眉心,这位年纪轻轻的科长,语气里充满了“加班人”特有的那种怨气。

    “科大和常陆指,联名送来了一份信息化部队建设理论基础的教材初稿,得赶在年前赶紧完成初审,年后好送给各大专家进行终审。”

    “科长,不对吧?这任务安排下去,才几个月啊?”

    “初稿就已经搞出来了?”

    “而且这份编写任务,当初不是交给常陆指了吗,怎么还和科大扯到一起去了?”

    看着下属一脸惊愕的模样,科长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表示道。

    “你问我?我问谁去?”

    “这事我还想知道知道呢!”

    “谁不知道科大和常陆指是多少年的老冤家?”

    “要不是文件上,他们两家单位的联合落款写的清清楚楚。”

    “我可不信他们两家,居然会合伙编写同一部教材!”

    有些烦躁的点了根烟,深深的吸了一口,将近日来连续加班所积累的疲劳,驱逐出身体。

    科长亲自上手,撕开了牛皮纸文件袋外的封条,小心翼翼的将经过整理,修订后,足足四十多万字的初稿,拿了出来。

    简单的翻阅了两眼,科长先是将初稿的正式内容,按照章节分段,小心翼翼的放到了一旁,随即拿起了只有薄薄一张纸的“后记。”

    说是后记,实际上是编写团队,对于教材本身和编写队伍的简单介绍,让军训部能够清楚都有谁参加了这部教材的编写工作,省得在进行终审环节时,将初稿送到编写团队的工作人员手中,出现“自己审自己”的情况。

    【信息化部队建设基础理论,是经由总c军训部委托,由国防科技大学,常山陆军指挥学院(排名不分先后)合力编写的一部面向大学阶段,指挥类专业学员的基础教材】

    看着括号里,“排名不分先后”的字样,科长的嘴角抽了抽,心头瞬间便被浓浓的无语所占满。

    不用想。

    科长可以肯定,这句“排名不分先后”,一定是排在后面的常陆指要求加上去的!

    如果是科大排在后面,也是一个道理。

    明明都已经合力编写出了教材,却还是要在这种细枝末节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真不愧是争了几十年的老冤家,老对手!

    很是感慨的摇了摇头,科长继续往下看去。

    【本教材由赵卫红主编,编写人员有赵卫红(第一,二,三十三章)。王光,刘雄世,廖九章参加审稿.】

    科长:“???”

    将指尖即将燃尽的烟头,送到嘴里又狠狠地吸了一口。

    表情格外复杂的科长沉默片刻,忽然拿起了桌上的电话。

    “喂?科大教务部吗?”

    “对对对,是这样的,我发现你们送来的初稿,存在一点问题.”

    手脚麻利的翻出教材的目录,确定了这本教材,一共就只有十三个章节。

    科长压制着心中浓浓的吐槽欲望,有些蛋疼的表示道。

    “这主编只有一个人,也就罢了.”

    “怎么编写人员也只有一个?还和主编是同一个人?”

    “合着你这一整本教材,全都是靠一个人编写的?”

    “倒也不是只靠一个人。”

    此言一出,科长顿时非常欣慰的点了点头。

    “我就说嘛,咋可能.”

    “那不还有其他人负责提供意见,外加审稿,校正啥的吗。”

    “我记得他们应该写上去了,你没看到吗?”

    下意识看了看后记剩下的内容。

    真别说,往后的人名还不少。

    什么审稿,校正各个板块都有不少人负责,还特别感谢了一下没有加入编写团队,但为编写工作提供了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

    科长大概估算了一下,直接参与编修工作的,足足有二十多人。

    要是再把那些“致谢”的人算上,那就直奔四十人去了。

    这么一看,这部教材还真是“群策群力”的产物,属于是团队奋斗而出的结晶.

    除了赵卫红之外,少了谁貌似都没什么影响.

    “我看到了.”

    “但编写工作,最重要的难道不是编写吗?”

    “主编是一个人,这没啥问题”

    “编写人员也只有一个?还是赵卫红?一个人负责了十三个章节的编写?”

    “目录我看了,你们这本教材一共也才十三个章节吧?”

    “你确定你们没搞错?”

    不怪科长一而再,再而三的询问。

    属实是这种情况,着实是有些离谱了.

    一个人,完成了整部教材的编写工作。

    许多科长非常熟悉,信息化部队建设领域的专家,在这份名单上只能是提提建议,有些甚至干脆就是负责审稿校正,“打下手”的人员!

    要知道,如果这部教材能够通过审查。

    那么这篇“后记”,将来可是要跟随教材一起,印刷下发至全jun所有院校的!

    整这么一份离谱的“编写人员名单”交上去要是和事实不符,第一个吃挂落的肯定就是负责第一批审查的科长,容不得他不上心,必须得刨根问底,弄个清楚!

    “这玩意咋可能搞错呢?”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c,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