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大明:寒门辅臣 > 《大明:寒门辅臣》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深层的运势(四更)
    大明有无烟煤,储量比高丽还多。

    但那玩意需要省著点用,这一代人多挖点,下一代人能挖的就少了,有机会在海外进口,还能解决燃料补给问题,多好的事。至於钱,不够了就去金银岛挖唄,反正金银在哪里都是硬通货……

    顾正臣拿出舆图,在高丽南端的济州岛上添了“煤仓”两个字的標註。

    邓愈看过之后,笑道:“你是不是標错位置了,可没听说济州岛有煤矿。”

    顾正臣指了指舆图:“所以写的是煤仓,不是煤矿。”

    邓愈不笑了,深深看著顾正臣:“你该不会是想將济州岛占领吧,李成桂可不会答应。”

    顾正臣將毛笔放下,一身轻鬆:“答不答应且不说,我们建个仓库,临时储藏点煤炭,他总不至於给我们强拆了吧?”

    邓愈脸色有些难看:“你这样做,实在是太无耻了。”

    在人家的岛屿上盖仓库,还用武力威胁不准让人强拆,忒不要脸。

    顾正臣从不在意脸面的问题,济州岛能建就在济州岛建,这里不行,就去对马岛,岛多的事,多大点事。

    邓愈转而问道:“你当真要去筑前打倭寇?”

    顾正臣点了点头:“协议都签了,自然要去一趟。”

    邓愈皱眉:“这可是一件大事,你最好是考虑清楚了。若我们就此返航,先给陛下请个旨意,也不过是耽误个四五日,私自调动兵马,对一个国家发动战爭,对你来说,冒这个风险不值得。”

    顾正臣抬头走至窗边,眺望著远海长空:“卫国公,我们是去打倭寇的,对一个国家发动战爭的话从何谈起?再说了,李成桂、崔莹、杨伯渊都是证人,情报是他们提供的,舆图是他们给的,仗虽然是我们打的,那好处不也折算到煤炭里去了……”

    邓愈上前,不可思议地问:“你给高丽签署这文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脱罪?”

    顾正臣侧头,灿烂一笑:“谁知道呢。”

    邓愈抬起手指了指顾正臣,最后无力地甩了下袖子,鬱闷地离开了。

    这个傢伙临机决断的能力实在是太强了。

    若是高丽没倭寇集结的情报,顾正臣从高丽离开之后,最大的可能就是去日本国大闹一场,然后挥手而去,至於后果,那就不好说了。可李成桂说了这情报之后,顾正臣当机立断,用一笔交易换了一纸文书,看似是买煤炭,是打造大明远航东海的煤炭后勤基地,实则藏著一个更深的心思:以借打倭寇之名打日本国!

    朱棡也算是明白过来,神马煤炭生意,神马无烟煤,这可能是需要的,但更大的图谋,就是要几个铁打的证人,证明大明水师去筑前、肥前是打倭寇的,不是打日本国的……

    这下子,就是把筑前、肥前打没了,打到了筑后、肥后门口去,回到大明也可以说是打倭寇去了。

    什么边衅,什么发动战爭,什么打了日本国,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筑前、肥后有倭寇,委託大明水师前往进剿。至於弄死了多少日本人,那不关水师的事,统一认定为倭寇了。

    有了这个藉口,文官再弹劾,朱元璋再恼怒,那至少谈不上掉脑袋了。倭寇跑大明来杀大明百姓,大明水师跑日本国杀几个倭寇怎么了,有啥罪可以担?

    朱棡佩服顾正臣,也深感他时运太好了,这简直是瞌睡来了送枕头。

    顾正臣陷入沉思。

    这个时候是洪武十三年,虽说因为自己的到来与扰乱,整个大明的运行轨跡与歷史有了许多区別,包括高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日本国——应该没什么改变,始终在歷史的框架之內吧。

    算算时间,这个时候的日本还是南北朝对立时代,南朝被忽悠瘸了,日本国实现统一,是在洪武二十五年,还有十多年。

    但在两年前,足利义满迁往室町的御所居住,这也就是室町幕府的开端。

    足利义满还在辛苦打天下,南北朝的战爭在各个战场不断上演,而最激烈的战场之一,就是九州,包括筑前、筑后、肥前、肥后等地。

    此时的九州探题是——今川了俊,而这个人,是北朝足利义满的人。

    正好!

    南朝不是被北朝从筑前、肥前赶到了肥后,连象徵权势的太宰府也丟了吗?

    兴许,这是一个让南朝振奋起来的一个机会。

    与其坐看北朝强势,一步步压迫南朝最终实现统一,不如扶南朝一把,让南朝和北朝多斗爭几年,谁吞併谁结果不是多重要,重要的是,斗的时间越长,死的倭人越多。

    马三宝不自觉地远离了顾正臣几步,这个时候的顾正臣,怎么看怎么像是在打谁的坏主意,加上眼神里时不时闪出几道杀机,估摸著倭人是要倒霉了。

    就在顾正臣带船队南下时,王京的李成桂开始了紧张且秘密的活动,时不时有人出入王廷,多是勛贵与將官。

    隨后不久,李穡、金九容、朴尚衷等人领到王命,前往安州察访民情。

    这命令来得莫名其妙,毕竟安州没发生什么大乱子,也没听说那里闹饥荒,有冤情,突然让人出王京,显然是有所防备。但李穡等人没办法拒绝,王命文书里写得清清楚楚,即日启程,不得迁延,李穡、金九荣等人被迫,在军士的“护卫”之下离开王京。

    李成桂做好了一切准备,只等吉日。

    辛禑知道自己將失去王位,可也没抱怨什么。

    抱怨,只会死得更快。

    辛禑清楚,答应禪让,是王位交替,不答应禪让,便是脑袋搬家。

    身边一无可用之人,朝堂之上大部又成了李成桂的同党,还能说什么,如何爭?

    低头,在禪让詔书上用印,然后將国王的印信交给李成桂。

    李成桂没有接,而是看著辛禑道:“大王这印信,需要当著满朝文武的面,交给我才是,否则,未免有些难以服眾。”

    辛禑苦涩地笑著,答应了。

    李成桂没有亏待辛禑,当天就给他送来了十八个绝色女子,並答应辛禑退了王位之后,生活起居,一律照常,喜欢的女子,一併可以带走……

    辛禑只是个十六岁的孩子,十岁以前不没文化,十岁到十四岁被李仁任忽悠摆布,十四岁到十六岁,被李成桂当傀儡。

    得,就这样吧。

    禪让!

    退位!

    辛禑的时代结束了,李成桂的时代到来了!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c,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