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这个大宋不一样 > 《这个大宋不一样》155.第154章 财帛动人心
    第154章财帛动人心

    范仲淹来信了。

    在信中他欣喜的提及了海堤修筑之事,说一切顺利。且还有个意外之喜,那些捐资人时常来工地查探,遇到麻烦事儿也会主动伸手。不少人甚至主动增资。

    ——民心可用!

    范仲淹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老夫前日收到好友书信,信中提及当地商贾狡黠,以海外良种为由头,哄骗百姓凑钱,由商人南下购买。半月后商人失踪,百姓依旧翘首以盼,直至一人前往县衙询问,方知是行骗。

    这不就是集资诈骗吗?

    李献在回信中说道:“由此事可看出百姓盲目。百姓看事物直接,好或是坏,再无第三等可能。”

    而且百姓容易被蛊惑,有人说这是百姓愚蠢的缘故,可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百姓一年到头就在田间地头干活,许多人一生都没走出过方圆二十里地,去哪获知外界信息?

    当别有用心者利用信息差去蛊惑他们时,在贫困线上挣扎多年,满腔怒火的百姓去哪来的辨别能力?

    “根子在朝中,在官府!在官吏!在那些自以为是神灵的蠢货身上。”李献放下毛笔,抬头看着门外的文彦博,说道:“宽夫,这个大宋,必须来一场从上到下的变革,否则不足以扭转乾坤!”

    “先生要彻底与士大夫们对立吗?”文彦博进来。

    “当下大宋谁在获利?”李献问道。

    文彦博几乎不用思索,“士大夫。”

    “这也是他们所谓与帝王共治天下的收获。”李献讥诮的笑了笑,然后问道:“你可能让一个挣大钱的商人舍弃自己的生意?”

    文彦博摇头:“他会杀了弟子。”

    “那么,你如何能让士大夫们舍弃他们获利的这个格局?”

    文彦博叹道:“弟子知晓会有这么一日,可……那是同室操戈。”

    “做大事,当怀菩萨心肠,持霹雳手段!”

    清晨,李献牵着马走出老鸦巷,外面看着竟然清静了许多。

    薛奎的霹雳手段起作用了,汴京治安为之好转。但李献知晓,这种好转只是暂时的。

    就如同百姓渴盼青天大老爷一样,当青天大老爷走后,他们的日子依旧如故,不会有任何改变。

    李献去了开封府。

    “走在街上我听到了薛青天之名,可喜可贺。”李献进了值房。

    “老夫知晓你在讥讽。”薛奎在理事,边上是判官张令,他对李献微微一笑,“巨子在那两个街区做的大生意,可是为了墨学?”

    李献点头,“是也不是。”

    张令深深的看了他一眼,“老夫拭目以待。”

    “老夫在开封府的时日不长了。”薛奎把文书交给小吏,起身过来,“过阵子老夫便会出使北辽。”

    “恭喜恭喜!”李献拱手,“回来后大概就该称呼薛公为薛相了吧!”

    “为官不易。”薛奎走出大堂,“至道三年老夫为仪州推官,带着民夫运送军粮。半道大雨倾盆,军粮尽皆被水浸泡损毁。老夫回去后,奏请免除州民赔偿,于是仪州百姓称老夫为青天。”

    薛奎突然自嘲一笑,“当地豪族纷纷举荐老夫,于是老夫便得以升迁为大理石丞、知莆田县。知晓那些豪族为何举荐老夫吗?”

    不等李献回答,薛奎苍凉一笑,“若要赔偿损失的军粮,豪族们损失最大。老夫此举为他们挽回了损失,于是他们便投桃报李,举荐老夫。巨子,这个天下是谁的天下?”

    李献看着这个苦笑的老人,说道:“有人发现树下跌落几只雏鸟,却没发现雏鸟们压着几只害虫。那人便把雏鸟拾起,爬上树把它们放置鸟巢之中。此举拯救了粗鸟,却也拯救了那几只害虫。薛公觉得该不该做?”

    薛奎眼中瞬间精光一闪,“万事有其利,必有其害!”

    “正是如此。”李献微笑。

    “哈哈哈哈!”薛奎大笑起来,多年郁气为之一空。

    张令目露异彩,“巨子果然不俗。”

    大半人签约后,两个街区少了人洒扫,显得有些破败,秋风吹着茅草漫天飞舞。两个孩子在家门口玩耍,里面大人听到脚步声出来查看,见到是李献等人,马上就把孩子提溜进家,呯的一声关上大门。

    “我仿佛成了瘟神。”李献自嘲的道。

    “这家没签,加起来有二十余家没签约。”范集介绍道:“都是贪得无厌之辈,最高要价一千三百贯。对了,那些签约的人都在催促尾款。”

    契约规定一成购房款将在整个街区全部搬离后给付。

    “定远侯,我家的宅子乃是祖传,多年未曾动过。老夫死也要死在此地!”前方一个中年男子带着家人拦住了去路。

    范集觉得李献会冷笑,但他只是点头,“好啊!”

    男子一怔,李献绕过他继续往前,对范集说道:“随后便是招募人工,把两个街区尽数拆平。记住,要尽快。”

    范集低声道:“那二十余家人……”

    “稍后他们自然会搬走。”李献说道。

    范集回头看了一眼,那个叫做马彦的中年男子正冲着这边挥舞拳头叫嚷。

    “有本事便把老夫弄死,否则老夫发誓不会搬离此地。”

    李献看样子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午饭后依旧进宫给官家授课。

    授课结束,赵祯问道:“那两个街区伱要拿来作甚?”

    “挣钱。”

    “挣钱?”赵祯有些纳闷,“每年养着墨学的费不小,可也犯不着弄这么大的动静。你究竟是想作甚?”

    “薛奎问,宽夫问,你也问,多少人都在猜测我想作甚。”李献无奈摊手。

    “不能说?”

    “嗯!”

    赵祯:“……”

    李献不是喜欢卖关子的人。

    若只是为了养活墨学,他随便弄个生意即可。可他的眼中并非只有墨学。

    墨学只是他播撒下去的种子,要想扭转大宋国运,理论不够,还得有行动。

    他不肯提早说,便是在提防。

    “这是儒家的天下。”李献和苏唯站在城西一座高塔的第六层,“那是个巨人,朝中文官,天下官吏,天下读书人,以及那些受益者,我不知自己将面临多少对手,所以,许多事我会选择沉默。”

    苏唯也问了同样的问题,但李献依旧选择不说。

    “生意会很大吗?”苏唯问道。

    “这个问题无需保密。”李献笑道:“会很大,大到你无法想象。”

    “整个汴京城?”

    “不是地域的大。”李献指指脑子,做了个展示肌肉的动作,“是这里,大宋的这里。”

    “那我拭目以待了。”

    在李献假冒巨子之前,他就准备了这一步大棋。

    所有人都以为他会把注意力尽数放在墨学上时,他却为了养活墨学去玩房地产。

    所有人都觉得这个生意是为了挣钱。

    “我差钱吗?”李献微微一笑,“不差钱。”

    王澜山急匆匆来寻王珣,“那边二十余家不肯搬迁,闹的很大,据说还有人上书朝中,说可有权贵逼迫百姓搬迁的道理?”

    后来赵祯想扩建皇宫,可周边百姓不答应,他也只得偃旗息鼓,就蹲在局促的宫中继续躺平。

    请一个读书人写了一份控诉书后,马彦带着控诉书来到宫城外,跪下恳请官家太后为自己做主。

    控诉书在半个时辰后就送到了太后手中,堪称是神速。

    “定远侯逼迫了吗?”太后问道。

    被召来的薛奎摇头,“未曾。”

    “那他控诉什么?”太后随手就把控诉书丢在地上,“那些人,可鄙!”

    薛奎说道:“此事最怕民意沸腾。”

    “百姓蒙昧,最易被人蛊惑。”太后冷笑道:“若是他能把生意做起来,墨学的规模会不会扩大?那些人忌惮的便是这个。”

    “可与儒学相比,无论墨学如何扩张,都远远不及。”薛奎说道。

    “他们心慌。”太后突然笑了,“刚开始他们觉着所谓的墨家巨子只是个余孽罢了,能逃过一劫便要谢天谢地,谁曾想那竖子却是一颗铜豌豆,让想一口吞掉他的那些人崩了几颗大牙,这才认真起来。”

    “太后,虽说定远侯并未说明,但臣觉着,他弄那两个街区怕是所谋不小啊!”薛奎说道。

    “那竖子历来谋而后动,若只是为了养活墨学,他难道不能把快餐生意往富庶的京畿一带扩张?”

    太后叹道:“看着吧!看那个猴儿如何蹦跶。顺带,若是可能,伸手帮他一把。”

    “臣,领命。”

    ……

    “咱们不搬!”

    马彦聚集了二十余户人家商议。

    “差不多六百贯,够了。”有人嘟囔,马彦大怒,“你嫌钱多?”

    那人低头,“自然不嫌多。”

    “那就闭嘴!”马彦咳嗽一声,目光幽幽,“人呐!要闹腾,不闹腾哪来的钱?”

    “就怕定远侯动手。”有人胆怯的道。

    “有人担保了。”马彦自信的道:“那些人说了,只要控诉书递进朝中,给他十个胆子也不敢动咱们。”

    众人心中一松,对马彦千恩万谢,临走前有人问道:“老马,你这般为了咱们奔忙,也不怕得罪定远侯,图个啥?”

    马彦叹息,“都是多年的街坊邻居,老夫哪能看着你等以后落魄。多为你等弄些钱,以后儿孙日子也好过些不是。”

    “多谢老马!”

    “回头钱下来了,老夫有重谢!”

    送走感激零涕的众人,马彦回家,屋里不知何时多了个人。

    “急公好义马公。”来人笑了笑。

    马彦急切的道:“你等答应老夫的钱呢?”

    “在此!”来人丢下一个包袱,落地很重。

    马彦蹲下捡起包袱,打开看了是两枚银锭,不禁咧嘴笑了。

    “此事成了之后,另有重谢!”来人笑道。

    而与此同时,数百本地居民聚集在一起。

    “李巨子说了,契约上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一成尾款在尽数搬离后给付。”一个老人骂道:“可马彦等人却狮子大开口,如今拒不签约。”

    “甘特娘的!”

    “弄他们!”

    “这群畜生,是想害咱们呢!”

    “要不咱们也多要些钱?”有人说道,被父亲抽了一巴掌,“蠢货,都签约了,白纸黑字如何改?”

    那人捂着脸,咬牙切齿的道:“打上门去,赶走他们!”

    “走!”老人挥手。

    数百人浩荡而去。

    老人落在后面,不知何时王贺出现在他的身边,“你孙儿进国子监之事办妥了。”

    (本章完)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cc,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