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第76章 赵祯的智慧
    第76章赵祯的智慧

    赵祯他们显然不知道赵骏作为零零后来开始整顿千年前大宋的官场。

    他们只觉得这一番话与令人哑口无言,无从反驳。

    一个个被赵骏一席话语唬得一愣一愣的,想说点什么,可完全说不出来。

    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啊。

    到了最后,范仲淹也只能说道:“不管怎么样,经义这一关还是要过的,不然如何堵得住天下悠悠之口?”

    赵骏想了想道:“从我个人的角度来想,当然是希望特事特办,直接就不用考,让我能当一二甲进士。但我觉得你们肯定不会答应,所以我倒是有个折中的办法,就看你们愿不愿意接受。”

    “什么办法?”

    “今年你们把考试内容加重策论以及诗词的比分,取消墨义,再补一门算经考核,伱们觉得怎么样?”

    “这”

    众人互相对视,纷纷看到对方眼中的惊讶。

    因为宋朝的科举考试其实比较看重策论和诗词,《纲鉴易知录》记载:“景祐年间,科举兼以策论、诗赋两科取士。”

    当时对于经义的要求一直不算高,甚至考举人之时都不用兼习经义,习经义者只须熟悉一部经书即可。

    也就是说,只要你诗词和策论写得好,经义稍微差一点,勉强能过关,基本就能考中进士。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范仲淹改革以及王安石变法,范仲淹改革时,把科举里面的诗赋地位下调,将经义上调,变成经义和策论并列。

    后来王安石变法,更是直接废除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策、论取士。

    所以眼下的时候策论和诗赋确实是取士的重要标准。

    赵骏擅长什么?

    不就是策论和诗赋吗?

    以他的策论水平,估计无人能敌。

    至于诗赋。

    他可以抄那些未来的诗赋啊。

    因此只要他的经义能勉强达标,再算上新开一门算科,总成绩加起来确实足以考中进士。

    并且殿试的时候也依旧是以策、论为主,只要他能光明正大地考入进士,殿试排名里,他拿状元的概率也是最大的。

    也就是说。

    只要这群士大夫忍住道德洁癖,认可赵骏抄袭未来的诗词策论不算作弊,这些诗词策论能够过关的话,那么赵骏还真能考自己当进士。

    但不管怎么样,经义的基本要求还是要达到,赵骏连一本经书都没有精通,怎么能考进去呢?

    范仲淹就说道:“可是你从未通读过任何一本经书,经义考得过去吗?”

    “我对经义确实不是很了解,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赵骏询问道。

    “经义这种东西取不了巧,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能有什么办法?”

    吕夷简摇摇头道:“除非你能静下心来,认真研读十年经书,若是你天资好的话,像同叔公小时候那样,兴许三五年时间就能融会贯通。”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吗?”

    赵骏挠挠头:“比如把经义的比分再拉下去一点,或者说把题目弄得简单点,在考试之前让我背那方面的内容,这不算直接作弊吧。”

    “那对你是公平了,可对千万大宋学子就不公平。”

    晏殊沉声道:“很多人寒窗苦读多年,辛苦钻研经义,就是为了科举一展所学。但你现在把经义比分拉低,又把题目弄简单,甚至干脆向你透露考试大概方向,这让那些考了多年的考生怎么办?”

    “不对吧。”

    赵骏纳闷道:“题目弄简单了,他们岂不是更高兴?”

    “更高兴有什么用?比分拉低之后,即便他们得了满分,因为策论和诗赋的比分拉高,他们依旧考不上举人进士,难道这就很公平吗?”

    王曾说道:“科举必须要维持公平公正,就像你们的高考,难道不维护公平公正了吗?”

    “高考肯定是要维护公平公正的。”

    赵骏皱眉道:“问题是高考每年题目难度不一样,不能因为今年某科降低了难度,某两科提高了难度,就说不公正,莫非你们从来都没有对科举内容提高或者降低难度过?”

    “当然是有,但特意为了你提高或者降低难度就不一样了。”

    吕夷简接话道:“这是为你一个人大开方便之门,若是天下人知道了,这对于科举的威信打击有多大你知道吗?会动摇国家根基!”

    “可是这并不算作弊啊。”

    赵骏就无语了。

    都没有作弊,只是按照往年惯例进行难度调整都不行?

    “不行就是不行,制度不能改!”

    晏殊强调道。

    他跟赵骏的关系其实非常要好。

    毕竟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二人朝夕相处,感情自然节节攀升。

    事实上赵骏对晏殊的感官也非常不错,一直都把他当一个令人敬爱的长辈看待,平日里十分尊敬。

    但感情好是一回事,帮他直接改变考试难度又是另外一回事。

    这是原则问题。

    还是那句话,北宋士大夫们的脑子有时候确实有毛病,比如司马光脑残到把打回来的土地送回给西夏,但私德这方面,真没得说。

    所以面对赵骏的无理要求,晏殊是打心底里不喜欢,因为这严重违背了晏殊等人做人的准则。

    可赵骏也有理由说的。

    本身科举与高考一样,每年的考试难度、考试内容都在发生改变。

    今年可能容易点,明年稍微难点是正常现象。

    而科举里目前的策论和诗词占比本来就重,如果把策论诗词的比分算50%的话,那么经义、帖经、墨义三门加起来才有50%。

    现在再下降一点,提高一点策论和诗词占比没什么大不了,属于正常的波动范围,为什么就不行呢?

    难道就因为是他主动要求下调,他们就不能这么做吗?

    太离谱了点。

    但双方显然存在严重的角度分歧,赵骏觉得应该要特事特办,可包括三个死对头吕夷简和范仲淹王曾在内,都打死不同意,就是不松口。

    归根到底,还是你有你的道理,他们有他们的底线,双方视角不同,看的问题自然也不同。

    吕夷简王曾范仲淹晏殊他们认为,提高占比和降低占比确实是每年科举有的波动,可那属于正常被动起伏范畴。

    而要是专门为了赵骏搞,那就是主动变动,给他搞特殊待遇,会对那些专精经义、帖经、墨义,希望在这些领域拿到高分的举子造成不公平。

    这就形成了一个死结。

    “不行,绝对不行。”

    王曾连连否决道:“大宋对于科举舞弊向来都是极其严厉,你这行为虽然不算是作弊,但几乎帮你在作弊有什么区别,不能为了你一个人而丧失所有人的机会。”

    “我也真是服了你们了,为什么这么固执呢?”

    赵骏一脸无奈道:“我们高考有的时候一样会出现某人在某科很强而被单招的情况,经义稍微弱一点不代表治国不行。很多事情只要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为啥就不能特事特办?我真是没搞明白你们。”

    “我大宋跟后世国情自然不同,你可知道一旦破了此例,对朝廷的威信打击有多大?让万千举子寒心,朝廷要丧失多少人才?”

    吕夷简摇摇头。

    “赵骏啊。”

    赵祯见他们相持不下,迟疑劝道:“要不这事还是算了吧。”

    “当然不能算了。”

    赵骏同样固执道:“我也有我的立场和想法,高考是公平公正的,但依旧有特招、单招、保送,这就是我们的不同。用人本来就应该不拘一格,灵活多变。一直这么死板,对于国家改革来说完全是一种阻碍!”

    “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不会同意。”

    “是的,你就算说出朵来都不行,不行就是不行,科举乃是底线。”

    “别人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高中,才能入朝为官。而你却想希望我们能够为你大开方便之门,这太过分了些。”

    其余人纷纷不赞同赵骏的说法。

    本质上来说,这就是古代和现代思想碰撞的地方。

    赵骏觉得现代大学招手本来就有灵活的波动,只要不作弊,把分数线调低一点无可厚非。

    可他们却觉得不行,你必须要所有科目达标,没满分就不能考进去。

    所以两边就一时僵持住,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属于立场之争。

    谁也不希望在这件事上松口。

    这可就苦了赵祯。

    夹在两方中间左右为难。

    见他们都固执,赵祯就更加无奈了。

    但不知道为什么,似是福如心至,稍稍思索了片刻,他忽然脑子里就有了一个想法。

    “咳咳。”

    赵祯咳嗽两声,等众人都安静下来,看向他的时候,才沉声开口道:“说句实话,朕其实觉得赵骏说得有道理。”

    “官家。”

    晏殊大急道:“科举乃是一国之根本,万不能动摇啊。”

    “朕并不是动摇,而是觉得大家都没错,赵骏的话也有理,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何不再想个别的方式?”

    “别的方式?”

    “不错,朕决定裁议明年省试考《孝经》,《孝经》的字数最少,也最容易背诵。乡试的难度会低很多,整体难度不用调整,只是略微降低占比如何?”

    赵祯沉吟道:“现在离秋闱还有二十余天,只要这段时间赵骏好好读一读《孝经》,诸位皆是当时大儒,就常来宫中教他读书。等解试结束之后,到明年二月还有四个多月的时间,加紧复习一下,应该是有望。”

    宋代经义主要考七经,也就是《论语》《孟子》《诗经》《尚书》《周易》《孝经》《礼记》《春秋》。

    实际上自然不止这些,因为这些也有不同的版本和内容,要学得很多。

    不过《孝经》是里面字数最少的,只有两三千字,各个版本再离谱,一般也超脱不了这个字数,因此《孝经》可以说是七经里最简单的经义。

    而且当时考乡试是可以自主选择一门考,到省试才是随机考,这也是为什么宋代考举人只需要研习一门经书的原因。

    赵祯把明年省试定为《孝经》,今年乡试赵骏也可以主动选择考《孝经》,之后考试内容就是《孝经》里的题目,赵骏只是知道要考《孝经》却不知道题目,这样就算是折中开绿灯了。

    只要他能够在《孝经》上勉强过关,基本上倚靠策论和诗赋,中进士甚至状元都问题不大。

    最关键的是,七经本身就是要考的。虽然进士考试要求多门研习,因为常会有不同的内容出现,但也会特别裁定其中一门作为主要考的方向。

    所以赵祯把明年要考的主课裁定为最简单的《孝经》,还真不算违规。

    “如何?”

    赵祯环视众人。

    这下众人都无话可说了。

    因为这属于规则范畴之内的事。

    因此所有人都拱手行礼道:“官家英明!”

    (本章完)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cc,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