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第581章 双喜临门
    第581章双喜临门

    时间不知不觉进入五月,天气渐暖。

    百姓们脱下厚重的冬衣,换上了轻薄透气的夏衣。

    搁在往年,凤阳作为中都,早就变得热闹起来。

    今年却显得格外的萧条,大街上行人稀疏,往来的行商几乎绝跡。

    只有几个零星的商贩在竭力招揽客人。

    看著这一幕,再回想去年这里的繁华,刘隆的心情格外沉重。

    虽然他是治安混乱的受害者,此时却也不禁开始反思,专项行动到底为大明带来了什么?

    一身便装的桑敬问道:“守庸在想什么?”

    刘隆倒也没有隱瞒,將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本以为会遭到训斥,哪知桑敬却耐心的道:

    “这就是阵痛,革新必须经歷的事情。”

    “陈侯常说,打扫乾净屋子才好招待客人。”

    “现在我们就是在打扫屋子,重塑规矩。”

    “只有將这一切做好了,社会才能有序发展。”

    “你且等著吧,用不了多久,大明就会爆发出更旺盛的生命力。”

    刘隆並没有质疑他的话,但也没有认同,而是道:

    “侯爷说的我自然相信,但朝廷的手段是否略显过激了?”

    “很多事情完全可以用更温和的办法来化解。”

    桑敬笑了笑,说道:“你之所以会这么认为,是还没有认识到大明的变革意味著什么“而且朝廷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没时间浪费在这里。”

    “快刀斩乱麻虽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比起带来的好处,一切都是值得的。”

    刘隆眉头微皱,这话有拿大话压人的嫌疑。

    但他並不是迁腐书生,知道以桑敬的身份,肯给他说这些已经是给他面子了。

    继续纠结下去,只会惹人厌烦。

    但他也並未就此选择低头,而是道“我学识浅薄,无法反驳侯爷的话。”

    “此次进京必定用心学习,希望能领悟到侯爷话里的深意。”

    桑敬笑著摇摇头,忽然说道:“我的建议真的不考虑一下了吗?”

    刘隆摇头道:“谢侯爷赏识,只是以我现在的学识,就算去了永义国也难有大作为。”

    “所以还是先去京城拜访名师,待学有所成再答谢侯爷。”

    桑敬嘆道:“哎,好吧,你我也是有缘无分。”

    “你已经在陈侯那里掛了名,此次定能飞黄腾达。”

    刘隆感激的道:“谢侯爷吉言。”

    之后两人又信马由韁的逛了一圈,才正式告別,

    刘隆终於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

    桑敬也调头返回衙门,他自然不是专门来送刘隆的。

    虽然这个年轻人很有才华,让他颇为欣赏,想要招揽去永义国。

    可毕竟只是一个二十岁出头,初出茅庐的小子,还没有惊艷到让他这个开国侯亲自相送的程度。

    他只是想来大街上看看民情,顺便送一送对方罢了。

    实际情况告诉他,专项行动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如果不知道,光看大街上的情况,还以为正经歷战乱。

    但越是如此,桑敬却反而越觉得自己做对了。

    “温和改良且不说能不能行得通,它本身就会造成持续性混乱。”

    “是快刀斩乱麻带来的损失更大,还是持续性流血伤害大,可不好说。”

    “但快刀斩乱麻,一定能给后续的变革挤出更多时间,恐怕这也是上面的考虑。”

    想到这里,他的態度就更加坚定。

    对永义国的一些政策,也有了更多想法。

    就在这时,手下匯报庞修德求见。

    桑敬不禁有些疑惑,他不是去外地搞专项行动去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莫非是遇到困难了?

    想到这里,桑敬不禁有些兴奋,又可以大开杀戒了。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庞修德带回来的是好消息!

    “事情成了。”

    桑敬有些茫然的道:“什么成了?”

    庞修德笑道:“各地官吏、士绅、富商,听说我去专办新政之事,胆子都嚇破了。”

    “我人还没到呢,他们就已经把新政给落实了。”

    桑敬有些失望的骂了一句:“都是贱皮子—你就这么空著手回来了?”

    庞修德自然明白他的意思,说道:“自然不是。”

    “我將每个地方为恶最甚的一些士绅、富商,都抓起来抄了家。”

    “也算是给其他人一些警告,免得他们以为朝廷好糊弄。”

    桑敬奇怪的道:“这次查处的人应该不少,为何会如此顺利?”

    按照原先的估计,他至少还要两个月才能回来。

    庞修德说道:“我一说要拿人,当地官吏就积极配合,说拿谁就拿谁。”

    “我们的人都还没动呢,他们就已经把事情办妥了,所以事情才会处理的这般快。”

    桑敬有些哭笑不得,他自然知道那些人为什么这么痛快。

    明知道保不住何必费那个劲儿,还不如积极配合,早点把瘟神送走。

    让他在这里多呆几天,说不定又起什么事端呢。

    想到这里他打趣道:“修德也是名声在外啊,让宵小之辈闻风丧胆。”

    庞修德谦虚的道:“在侯爷面前,我哪敢提什么威名。”

    “您才是真的威名在外,能止小儿夜啼。”

    “哈哈”两人忍不住同时大笑起来。

    好一会儿,桑敬抹去眼角笑出来的眼泪,说道:

    “好吧,也不是什么好名声,咱们就別在这里谦虚了。”

    庞修德也笑著说道:“凤皖百姓心里不知道怎么骂我们呢。”

    桑敬点点头,脸色一冷说道:“现在骂太早了点,接下来恐怕他们要恨不得生食你我之肉了。”

    庞修德心头一震,问道:“確定要这么做吗?”

    桑敬点点头,语气坚定的道:“如果不做,岂不是半途而废。”

    “怎么,你不会事到临头怕了吧?”

    庞修德深吸口气,说道:“我早就是个死人了,能活到现在,还能畅快的舒展胸臆,

    已经大赚特赚。”

    “还有什么好害怕的。”

    桑敬大笑道:“哈哈,好,就冲这个气魄,將来永义国的国相一职也未尝做不得。”

    庞修德笑道:“那就借侯爷吉言了。”

    在暂时处理完凤阳的事情之后,庞修德又带人在凤皖行省各个州府巡视了一圈。

    所到之处官吏、大户无不俯首,无条件配合他所有的行动。

    一圈巡视下来,他查抄了四百多家士绅、豪强,共逮捕犯人近万人。

    查抄的钱財、古玩字画、田宅不计其数。

    钱財按照三七分成,七成送往洛阳,三成分给所有办案人员。

    案犯则全部交由各诸侯王的代表,由他们运往各自封国安置。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事情终於告一段落,凤皖可以恢復平静的时候。

    钦差桑敬突然下令,抽调凤皖驻军、凤阳皇宫禁军,以及其他所有能调动的军队,將凤阳团团围住。

    此举自然引起了极大的恐慌,

    就在大家猜测,他想要做什么的时候,一封公告贴出。

    因为凤阳百姓仗著圣皇同乡的身份,肆意妄为、不遵法纪、阻挠新政朝廷决定,將原属凤阳的七万三千余百姓,全部迁徙到海外诸侯国安置。

    违令者,以谋逆罪论处。

    此令一出凤皖震动,凤阳百姓更是一片哀嚎。

    大家自然不愿意远离本乡本土,纷纷发起请愿书,希望朝廷能改变主意。

    凤阳残存的体面人物以及读书人,更是全部出动,试图游说桑敬。

    就连义惠侯府都有些坐不住了,上门拜访桑敬,

    但桑敬的態度非常坚决,此乃朝廷命令,除非圣諭无人可以更改。

    並且警告义惠侯好自为之,莫要把情分耗尽,步了凤阳百姓的后尘。

    义惠侯回去之后就选择闭门,不再见任何外客。

    那些人眼见哀求没用,就想採取一点极端手段,

    有人组织了部分百姓,想要前往京城告御状,

    “我们不信这是圣皇的命令,肯定是有奸臣作,我们要进京告御状。”

    这一招,以前用来对付地方官吏,可谓是百试百灵。

    然而时代变了。

    桑敬直接给军队下令,所有试图离开凤阳地界的人,全部按照流寇缉拿。

    等待他们的是宣判、流放,然后被早已等待在这里的诸侯王代表接走,送到海外诸侯国。

    眼见道路被封死,又有人试图聚眾闹事。

    然而迎接他们的,是早就严阵以待的神机营。

    在付出了数百人的生命后,凤阳百姓终於明白了朝廷的决心,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只能被动接受了这个现实,开始收拾自己的家当。

    然而能带走的实在不多。

    还有部分不愿意离开故土的人,选择了自我了断。

    活看不能留,那就死了埋在故土。

    在命令颁布后的一个月內,就有四百多人自杀,其中尤以老人居多。

    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撼动桑敬的內心。

    最初或许他还会同情这些百姓,但那一把大火,將他所有的怜惘之心都烧没了。

    之后在军队的保护下,官吏们进入每一个村庄,按照户籍將所有人召集在一起。

    然后以村子为单位,一批批带走。

    接到命令的诸侯王,早就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就等著把人接走了。

    谁都知道圣皇决心已定,桑敬已经带头表了忠心。

    他们这些人已经慢了一步,可不能继续慢下去了。

    就你桑敬忠诚?我们也是大明的忠臣,

    帮圣皇解决难题,我义不容辞。

    对了,多分点人给我,我的封国有的是土地安置他们。

    有这么多诸侯王配合,人口迁徙计划非常的顺利。

    但这件事情造成的轰动,却远不止於此。

    可以说天下盈沸。

    圣皇怎么可以如此对待自己的同乡?

    真就一点情面都不讲啊。

    就算凤阳百姓有错,难道你就一点责任都没有吗。

    你就是薄情寡义。

    很多受到新政恩惠,给老朱立牌位的百姓,都改变了態度。

    这就是乡土在华夏人心中的力量。

    就算他们有万般不是,作为乡里乡亲的,你也得留一分情面才对。

    民间尚且如此,上层社会就更別提了。

    很多支持朝廷专项行动的人,都认为圣皇此举太过了。

    洛阳这边,无数奏摺如雪般飞向皇宫。

    很多老臣和读书人,前去承天门外下跪请愿。

    就连许多开国权贵,都上书请求圣皇开恩。

    还有人將矛头对准桑敬,认为他蛊惑圣皇,其罪当诛。

    徐达等凤阳出身的权贵家门口,更是排满了前来游说的人群。

    面对汹涌的民情,很多新政支持者都担忧不已。

    贾思义说道:“侯爷,您说圣皇会不会被他们给说动?”

    陈景恪表情淡然,丝毫不为眼前的局势所动,说道:

    “你以为他们是为了凤阳百姓?不过是以此为幌子,试图翻烧饼罢了。”

    “圣皇怎么可能会在这个时候退让。”

    至於淮西派—.早就已经被化解於无形了。

    在大分封面前,什么淮西,什么江浙,什南方北方。

    都没有实实在在的封国重要。

    这一批分封的诸侯王里面,出身全国各地的权贵都有。

    很多都是出身於淮西,甚至出生於凤阳。

    你问问他们,愿不愿意接一些老乡去自己的封国居住。

    “想借这个机会翻烧饼,他们纯属想多了。”

    贾思义恍然大悟:“是卑职愚钝了。”

    陈景恪叮嘱道:“將这次反对比较积极的人全部记下来,然后一一甄別。”

    “看他们是真的为了凤阳百姓,还是別有用心。”

    贾思义心中一惊,说道:“您不会是想———“”

    陈景恪道:“想什么呢,我可没兴趣杀他们。”

    “只是一下子建那么多诸侯国,缺的不只是普通百姓,官吏更缺。”

    “既然他们如此忠心为国,那自当为国分忧。”

    贾思义放下心来,竖起大拇指道:

    “侯爷高明,这一招可谓是釜底抽薪。”

    “以后大明国內,反对新政的声音就更不成气候了。”

    陈景恪笑道:“別拍马屁了,快去查吧。”

    事实上也正如陈景恪所料,当得知外面那么多人反对的时候,老朱马上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亲自露面表示此事绝无更改的可能。

    凤阳百姓既然是皇家同乡,这么多年享受朝廷恩惠。

    现在朝廷为了大分封发愁,他们难道不应该替朝廷分忧,为万民做个表率?

    人的名树的影,別看他隱居深宫多年,威名可是半分都没有减。

    这一当眾表態,反对的声音直接就减少了七成。

    剩下三成顽固不化的,很快就接到了旨意。

    诸位都是忠公体国之人,现在诸侯国缺人,正需要你们为国尽忠的时候。

    希望你们能发扬精神,前去为国分忧。

    这些人自然不想去,还想挣扎一下。

    然而根本就没有那个机会,早就等得心急的诸侯王们,纷纷堵门。

    半请半绑的將他们送上了前往封国的船。

    就在大明开展轰轰烈烈的专项行动的时候,安西的局势也发生了意料之外的变化。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c,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