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第530章 无那个题
    第530章无那个题

    朱雄英当即就去慈寧宫,將朱棣討封的事情讲了一下。

    老朱那叫一个愤怒:“朱高煦?朱高煦他是什么东西,想要封国他也配?”

    “这种犯忌讳的事情都敢提,老四越活越糊涂了。”

    “这事儿你別管了,咱这就给你四叔写信。”

    “他要是敢咧咧一句,咱连他一块出家门。”

    朱雄英心里那叫一个高兴,不过也確实担心老朱骂的太狠让朱棣下不来台,

    更怕老朱气坏了身子,反而劝道:

    “您老也別生气,这些年高煦跟著四叔征战漠北,按照功劳理应给他一个封国。”

    “只是规矩就是规矩,谁让他是郡王呢。”

    “您写信说一下朝廷的难处就可以了,別说的太难听,免得四叔误会。”

    老朱欣慰的道:“咱就知道雄英你是好孩子,惦念著血脉亲情。”

    “可越是如此咱就越生气,他们就不能体谅你的难处?”

    “咱知道朱高煦有点功劳,可如果他不是郡王,如果他不是燕王的儿子,哪来的机会立这么多功劳?”

    “他不思回报朝廷,天天想著要好处,实在该罚。”

    “规矩就是规矩,今天为了他破例,別的宗亲会怎么想?”

    “行了你也別劝咱了,这事儿咱知道该怎么办。”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於是朱雄英高高兴兴的离开了。

    看著他的背影,老朱突然重重嘆了口气,清官难断家务事啊。

    都说皇家无亲情,这话以前他並不相信。

    他觉得自己就很重视亲情,自己的孩子也很重视,不会重蹈前人覆辙。

    现在才知道,自己真的有些天真了。

    孩子长大成亲生子,就该为他的小家考虑了。

    有些事情明知道犯忌讳,可还是仗著身份去强求,就是篤定了朝廷不会拿他如何。

    可是他们就没有想过,再深的感情也经不起这么折腾啊。

    別看方才他骂的狠,实际上那都是做给朱雄英看的。

    你看爷爷站在你这边,你就別生气和他们一般见识了。

    效果也很明显,朱雄英压根就没多想,还反过来劝自己,和老四说话別太重。

    正常来说,以他的智慧不可能看不出这一点。

    之所以没看出来只有一个原因,太信任爷爷了,压根就没有往这方面怀疑过可越是如此,老朱心里就越觉得愧疚。

    越是愧疚,他就越是生朱老四和朱高煦的气。

    “这两个混帐东西,咱不打死他们就不叫朱重八。

    老朱不知道的是,离开慈寧宫之后,朱雄英也无奈的嘆了口气。

    他岂能看不出老爷子这是在安抚自己,只不过是配合著装傻罢了。

    本来以为,大分封能解决歷朝歷代都难以解决的宗亲问题,可现在看来想多了。

    他不禁想起了陈景恪说过的话,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这是世界前进的动力,

    也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只要欲望还在,矛盾就不会消失,解决了一个还会有下一个。

    但是—

    “但是解开一个又一个矛盾,就意味著世界在进步,在一天天变好,所以这一切並不是在做无用功。”

    “四叔討封虽然给朝廷带来了麻烦,但也將这个之前朝廷忽略的问题摆在了檯面上。”

    “得想一个合適的规则出来,为后世解决相似问题提供一个参考方案。”

    不过这个问题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解决的。

    规定郡王不能封?

    这是强行封堵,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以后不再任命塞王,所有亲王成年就分封,这个问题自然也迎刃而解。

    可这个方法,就相当於是將宗室里的人才,排除在大明统治体系之外。

    也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毕竟真要是国家遇到困难,宗室里出了一个將相之才,因为一些死规定就將其拒之门外?

    这不符合皇家利益,也不近人情,对国家也没啥好处。

    所以,必须要想一个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只是目前他和陈景恪都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慢慢思考了。

    现在日本拥有人口约莫三百八十万,大明接下来要做的,是將这些人口迁徙到本土。

    计划迁徙三百万,留下八十万分给各诸侯国。

    就连之前已经建立的那些诸侯国都有份,只不过需要他们自己派船去接。

    为了迁徙这些人口,朝廷抽调了四千余艘海船执行任务。

    在捷报传来后不久,这些船就相继出发。

    这三百万人迁徙到哪里安置,也早就有了计划。

    不外乎就是中原和江南几省,原因很简单,现在这些地方是华夏核心地带。

    將那些人迁徙到这里,才能更好的同化。

    当然,其中一部分会被分流。

    比如部分女子会分给愿意去西域的人。

    经过南北朝征战,日本男女比例本就严重失调。

    大明徵討日本时,陆后城一战就杀死了超过十万青壮。

    后续攻略各城池又有几十万人死亡,其中大多数也都是青壮,少部分是老人和孩子。

    反而是年轻女人,死亡特別少。

    这导致日本男女比例进一步失衡。

    虽然没有详细数据,但据估算十四岁到四十岁之间的男女比例,应该在七比一,甚至八比一。

    十四岁到二十岁这个年龄段,比例早就超过了十比一。

    这些女人,大明自然要安排她们嫁人。

    这也是朝廷敢於许诺,愿意去西域的人,分一个日本女人的底气所在。

    现在怕的不是没有女人,而是没几个人愿意背並离乡。

    为此,朝廷甚至將主意打到了乞巧身上。

    老狗就是一个乞弓,名字叫什么多大了都没人知道,只知道大明还未建国他就在这一带討饭了。

    甚至连他为什么叫老狗都没人知道,反正大家都是这么叫的,周围人也就跟著一起叫了。

    在十年前的一个冬天,老狗討饭的时候捡到一个强保里的婴孩。

    他就將这个孩子收留,並养活了下来。

    这孩子也是命硬,硬是靠著百家饭活了下来。

    因为老狗认了他当孙子,大家就喊他小狗子。

    老狗是乞弓,小狗子自然也是乞写。

    朝廷几次普查人口,给百姓上户籍分田地,

    可再好的政策也需要人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有些群体难免就被排除在外了。

    比如乞写。

    老狗和小狗就是如此。

    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朝廷给所有流民上户口这事儿。

    祖孙俩就这样一直在徐州討饭吃。

    还好大明的日子一天天变好,他们当乞弓日子也勉强能过得去。

    这天老狗如往常那般,带著小狗子去街头討饭吃。

    因为是徐州老乞弓,他占了一个不错的位置。

    每天往来的商贾络绎不绝。

    那些长途奔波的商旅,一般都会隨身携带乾粮之类的。

    千粮自然不好吃,很多商旅进城后,会隨手將剩余的丟给他们。

    对他们这些气写来说,这可是美食。

    遇到心善的,还会赏他们三文五文的。

    总之,老狗这个乞当的还算不错的。

    刚走到他经常乞討的位置坐好,就见三名捕快围了上来:

    “老狗,终於把你给等过来。”

    “可给我们一通好等,你说你要饭都不积极,难怪是个要饭的。”

    老狗嚇了一跳,连忙起身点头哈腰:

    “不知道三位爷找小的有何吩咐。”

    小狗子则悄摸摸的拿起破碗,眼睛滴溜溜的打量周围环境,规划逃跑路线。

    他跟著爷爷当气弓没啥见识是不假,但看人脸色、逃命的本事那是门熟。

    打头的捕快说道:“好事,跟我们走一趟吧。”

    老狗腿都软了:“李爷,我最近可没偷人家东西,不信您搜。”

    李捕快失笑道:“你小老儿说漏嘴了吧,快老实交代,上个月赵员外的钱袋是不是你偷了。”

    老狗更慌了:“真不是我,要是我偷的,天打五雷轰。”

    同时他心里默念,那是小狗子捡的,不是我偷的。

    旁边一人催促道:“老李別逗他了,快把人带回去,咱们可还有別的事儿呢。”

    老狗一边给小狗子使眼色,让他找机会跑,一边用身体挡住他不让捕快看到。

    他老命一条皮粗肉糙,到监狱里最多吃点苦头,只要咬紧牙关不说,用不了几天捕快们就会將他放出来。

    只要小狗子不被抓走就行。

    李捕快和他打了多年交道,岂会不知道他打的小九九,没好气的道:

    “別搞小动作了,要是真想抓小狗子,你以为之前他能跑的掉?这次是好事列老狗並不相信他的话,笑道:“看您说的,我哪敢在您面前要小九九啊。”

    说话间,已经不少人围在周围看热闹。

    李捕快无奈的道:“真是好事———算了直接和你说吧。”

    “朝廷刚刚灭了察合台国,把西域给打下来了,这事儿你知道吧。”

    老狗很是疑惑,这和我有啥关係:“听说了听说了,咱们大明王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皇上英明神武———”

    李捕快使劲捏了捏拳头,好不容易才忍住揍人的衝动,继续说道:

    “朝廷需要迁徙人口去西域种地,不论是何身份,愿意去的给入籍,还给发一个日本女人当婆娘。”

    “咱们哥儿几个就想到你了,你就说这是不是好事吧。”

    入籍?老狗眼睛顿时就瞪大了,激动的道:

    “真的能入籍?”

    李捕快肯定的说道:“这还能有假,榜文都贴出来了,不信你问问周围的老少爷们。”

    这时周围人也知道发生了什么,纷纷出声帮捕快证实。

    “是真的,朝廷公文都贴出来了。”

    “我们刚从凤阳过来,现在那边已经见不到乞了。”

    眼见眾人都如此说,老狗终於不再怀疑,噗通跪在地上朝洛阳方向磕头:

    “皇上恩典,皇上恩典啊。”

    小狗子也连忙跟著一起跪下磕头。

    见此,周围人也纷纷讚颂天子圣明,如何如何好之类的。

    之后老狗又给李捕快三人磕头,感谢他们能想到祖孙俩。

    李捕快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不禁提醒道:

    “那可是西域,非常遥远荒凉,发配犯人都走不了那么远,你可要考虑清楚了。”

    老狗没有丝毫犹豫:“去,只要能入籍,別说是西域,就算是殷洲我们爷儿俩也去。”

    李捕快也不再多说,当下就带著他们去了抚孤院,將他们交给了这里的管事。

    管事倒也没有嫌弃他们,先是带他们去洗漱,又换了一身全新的衣服。

    虽然是最粗劣的麻布製作的衣服,还有些不合身。

    可这依然是他们这辈子第一次穿新衣服,把两人都高兴的不行。

    只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福利远不止这些。

    第二天管事再次找到他们,要为他们登记姓名年龄之类的,这就是入籍了。

    只可惜,老狗当了一辈子乞弓,並不知道自己姓什么。

    管事对此早有预料,就问他想姓什么。

    老狗倒是想说姓朱,但那是皇家姓氏,他不敢开这个口。

    想到自己一直被人喊老狗,他心中一动道:

    “听说有个姓氏是苟,不知道真假?”

    那管事笑道:“你倒是不忘本,確实有苟这个姓氏,还是个古姓。”

    老狗高兴的道:“那就姓苟吧,名字您看著隨便写就好。”

    那管事想了想,说道:“你们两个这一番也是际遇不凡,你就叫苟不凡吧。

    3

    “至於你孙子——-俗话说,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就叫他苟飞跃吧。”

    “希望他能不辜负这一番际遇,將来能有一番作为。”

    老狗——不,苟不凡大喜道:“谢官爷。”

    於是管事就將他们的名字写了下来,至於年龄,苟不凡的实在不知道就写了个五十,苟飞跃就写了个十一岁。

    几日后他们爷俩就拿到了户籍,把爷儿俩高兴的抱头痛哭。

    等兴奋劲儿过去,苟不凡又悄悄的询问管事,婆娘是咋分的。

    他倒不是想给自己討媳妇:“我都快入土了,有心无力啊。”

    “就是————我那孙子才十一岁,不会不给他分吧?”

    管事的笑道:“放心好了,你孙子要是再小两岁还真不好说,但他十一岁就没啥问题了。”

    “朝廷规定,十六岁以下的女娃不能婚配,可以给你孙子分一个十六岁的。”

    苟不凡大喜道:“大五岁好,大五岁好,大的知道心疼人。”

    他有自己的担忧。

    要了一辈子饭一身的毛病,去西域又路途遥远,还不知道能不能熬到地方。

    就算命硬到了地方,估计也没几年好活了。

    到时候留下年幼的苟不凡,他自然不放心。

    真能分个大五岁的孙媳妇,正好可以照顾苟不凡,他死了也能放心了。

    又过了几日,他们和后续送来的人一起,被送到了凤阳抚孤院。

    凤阳可是凤皖行省的省会,又是大明中京所在,比徐州还要繁华几分。

    看的眾人是眼繚乱。

    在凤阳抚孤院住了几天,陆续又来了一些人,都是要去西域的。

    而且这些人大多都是光棍汉,拖家带口的极少。

    苟不凡和苟飞跃爷孙俩是乞弓出身,本就眼活嘴甜,很快就与眾人相熟,倒也混的很开。

    又过了半个月,抚孤院总人数达到了一百五十六人。

    又有官吏过来,给他们所有人都发了一个批条,並一再叮嘱:

    “这个条子上面盖的是户部大印,后面凭藉此条分配土地和女人,千万別弄丟了。”

    苟不凡等人都小心翼翼的將条子贴身藏好。

    第二日,又有官吏过来,说是要带他们出发。

    眾人步行来到码头,乘船进入大运河並一路北上。

    苟不凡和苟飞跃还是第一次乘船,都非常兴奋。

    几日后他们进入黄河,发现河面上有一支巨舰组成的船队,一眼望不到边。

    这一幕深深震撼了眾人。

    没多久就有小道消息传来,这些船是去日本运人的,也就是说去运他们婆娘的。

    这让眾人看向船队的眼神都变了。

    苟飞跃目光里也充满了期待。

    船逆黄河而上,经广通渠进入长安,在这里已经匯聚了上万人。

    接著他们就在官吏的带领下,来到一片黄土地上。

    这里的大地被雨水冲刷出一道道沟壑,远远看去犹如伤痕。

    官吏很快就给他们分配了任务。

    明年初才会出发去西域,在此期间他们先在这里植树种草。

    美其名日是对他们的考验。

    日本婆娘是那么容易就能討到的?

    西域不要懒人,在这里都坚持不下去的人,也別去西域了,直接哪来的回哪去吧。

    对於这个说法,没有人怀疑,更没有人敢反抗。

    大家都按照分组各自忙碌起来。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c,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