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第513章 不想取標题了
    第513章不想取標题了

    不只是梁永怀,足利义持等人也满腹疑问,这样送死就能击败明军吗?

    简直闻所未闻。

    所以在一天战事结束,双方鸣金收兵之后,足利义持就將伊藤正夫叫过来道:

    “今天一战就损失了七千三百人,我需要一个解释。”

    伊藤正夫回道:“我们的武器不如明军,想要正面击败他们,唯有在气势上压倒他们。”

    足利义持气笑了:“气势上压倒他们?靠送死?”

    伊藤正夫正色道:“不是送死,而是要让明军感受到我们不畏死亡,不计一切代价获得胜利的精神。”

    “一旦他们的精神被压制,就会產生畏惧,就会犯错误。”

    “到那个时候,我们再全军压上,定可一举击溃明军。”

    足利义持气的浑身颤抖:“恐怕不等明军被压倒,我们的人就已经死光了。

    3

    伊藤正夫说道:“不会,你们没发现吗,第一个时辰有三千多人死亡。”

    “之后死亡率就下降了,后面三个多时辰,才阵亡四千人。”

    “这说明,敌军的火力下降了,我们的將士也在想办法躲避。”

    怎么躲避?自然是用户体抵挡火。

    足利义持等人已经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了,听听这是什么话。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如果陈景恪在这里,肯定会膛目结舌。

    不是,莫非你也是穿越者?从二十世纪初穿过来的?

    前世二十世纪初,日俄为了爭夺在东北的利益发动了战爭,也就是日俄战爭。

    俄国人兵力九万五千人,占据旅顺港防守。

    日本人作为进攻方,拥有兵力二十五万,且得到了英美等国的支持。

    表面看日本占有兵力优势,可实际上他们却处在绝对劣势。

    要知道,当时旅顺可是號称东亚第一要塞,其牢固程度可想而知。

    关键是,这一战日本又在赌国运,输了就彻底沦为英美等列强的经济殖民地。

    贏了可以获得东北的资源,一波肥。

    而且不光要贏,还要贏的迅速。

    否则拖的时间太长,经济也同样支撑不住。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日本就算能贏,也不可能速胜。

    英美等列强的资本家,已经磨刀霍霍等著去收割日本踪日本的临战指挥官也知道这一点,为了速胜他採用了一个闻所未闻的战术,

    精神压制。

    他將最精锐的士兵组织起来,一波又一波的送入阵地送死。

    所有观察家都认为他是疯子,这种战术怎么可能打的贏俄国人?

    然而很快所有人都被打脸了。

    俄国人真的被这种疯狂给嚇怕了,在拥有充足的兵力和武器弹药的情况下,

    选择了投降。

    是的,俄国人主动走出要塞投降了。

    这个结果,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也让无数人被打脸。

    这一场战役,也被无数所谓的军事家分析。

    什么日本获得了英美等列强的支持,俄国被孤立了。

    什么俄国指挥官是个庸才云云。

    可这些答案,始终无法解释,俄国人为何会主动放弃要塞投降。

    要知道,只要他们想,完全可以防守一年半载的。

    而日本的经济,可能连三个月都支撑不住了。

    只要他们坚持下去,败的就一定是日本。

    可没有如果,俄国人投降了。

    所以,精神压制亦或者送死战术,或许就是真正正確的那个答案。

    没想到,在另一个时空,相似的战术再一次出现了。

    只不过这次的防守方,换成了大明的军队。

    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战术,没有人理解伊藤正夫。

    要么以为他无脑,要么以为他是疯子。

    另外一名藩主忍不住质问道:“若死亡太多,我们的將士就先军心大乱溃散了。”

    伊藤正夫点点头,说道:“有这种可能,所以我才说这是一场精神的比拼但我以为我们更有优势。”

    那藩主不解的道:“什么优势?”

    伊藤正夫说道:“这里是日本。”

    眾人一证,陷入了沉思。

    伊藤正夫继续说道:“最近十五年的南北战爭,导致日本人口减少六成,百业凋民不聊生。”

    “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大明。

    “我已经命人將这一点告诉了將士们,他们心里对明军是充满了仇恨的—.”

    足利义持打断他,说道:“没有用的,我早就將这些告诉了世人,可没人相信我。”

    伊藤正夫说道:“那是您选错了对象。”

    “商人从与大明的贸易中获利,读书人自幼读的就是中原书籍,权贵也多受明朝人影响。”

    “与他们说这些,他们就算相信了,也不会站出来反对大明的。”

    “士兵不一样,他们是从农夫中选拔出来的,不懂那么多大道理。”

    “千年来,他们一直接受我们的统治,內心里对我们是极为顺从的。”

    “我们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更何况我告诉他们的本就是真相,他们自然深信不疑。”

    足利义持再次沉默,之前伊藤正夫派人告诉將土们,造成日本苦难的罪魁祸首是大明。

    他心里是充满了嘲笑的。

    我当初要去大明化,遭到了一致反对,你这么做有什么用?

    现在他明白了,是自己將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日本的平民,世代接受藩主大名的统治,对他们是极为顺从的。

    或许他们一开始不相信,自己的苦难是来自於万里之外的大明。

    毕竟远隔重洋,怎么赖都赖不到大明头上。

    可现在明军就在眼前,由不得他们不信。

    他第一次知道,原来事情还可以这么做。

    其他藩主大名,也都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这一课,他们学到了。

    但足利义持依然有个疑问:“求生是本能,就算他们痛恨大明,又怎么会主动去送死?”

    伊藤正夫冷峻的道:“他们没有选择。”

    眾人再次沉默。

    是的,他们没有选择。

    要么被督战队杀死,要么向明军发起衝锋。

    一面是效忠了上千年的领主,一面是造成自己苦难的根源,他们会將情绪宣泄到哪里?

    答案显而易见。

    伊藤正夫说道:“所以今天阵亡了七千三百人,將士们不但没有惧怕,反而被激起了怒火。”

    “明天他们的进攻將会更加猛烈。”

    这时,一名藩主遗憾的道:“可惜晚上无法出战,给了明军休养生息的机会伊藤正夫露出一抹冷笑,说道:“休息?呵——”

    就在眾人疑惑的时候,忽然外面传来了火的声音,以及隱隱约约的斯杀声。

    眾人都愣了一下,隨即反应过来。

    足利义持问道:“那些阵亡將士的尸体——白天你让活人偽装成了尸体?”

    伊藤正夫说道:“是的,我派了两千死士混入其中,至少有一千人活了下来躲在尸体里面。”

    眾人皆敬佩不已,这真的是一环扣一环啊。

    明军的情况,比伊藤正夫预料的要好得多。

    毕竟是各军轮换防守,压力要小的多。

    但一整天的精神高压,以及火的声音,还是让人精神疲惫不已。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疑问始终縈绕在大家心头,日本人到底在搞什么鬼?

    梁永怀带领参军部的人,对著沙盘推演了一天,始终不得要领。

    夜半时分,外面突然响起爆炸声,接著就是火的声音。

    他只是往外面看了一眼就没有再理会。

    敌人冒充尸体半夜突袭,这一点他早就想到了。

    或者说,陈景恪带领总参军部推演战术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这一点。

    並且拿出了有效的预防办法,触发雷。

    还將这个方法写进了操典里,作为必学科目。

    大明对於火器的开发,已经远超这个时代。

    各种火炮火就不说了,手雷、地雷也都有了。

    只不过因为是黑火药威力不大,用来杀敌有点不够看。

    但用来嚇嘘人,或者用来布置预警装置是没问题的。

    之前布置阵地的时候,他们就在城墙下方不远处,设置了一些地雷。

    果然,日本人在尸体里藏了活人,晚上想要偷袭。

    这时有人忽然说道:“莫非日本人白天送死,就是为了设伏兵晚上好偷袭我们?”

    眾人面面相,这个猜测確实很无厘头。

    可—..排除了所有答案之后,貌似就只有这一个比较靠谱。

    儘管这个猜测也一样很不靠谱,毕竟那可是几千条人命。

    梁永怀摇摇头,说道:“兵来將挡水来土掩,不管他们有什么后招,我们接著就是了。”

    “我倒还真想看看,他们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一名参军建议道:“要不要將这里的情况告诉大帅,万一敌人有什么诡计,

    大帅也好接应我们。”

    此战关係重大,耿子茂已经亲自来附近的港口坐镇,双方联繫还是很方便的。

    梁永怀眉头微皱,自信如他自然不想还未开战,就先向上面示弱。

    但考虑到这一战的重要性,他还是点头道:

    “好,明日一早派人將情况告知大帅。”

    第二天一大早,杨洪准时带人过来接防。

    期间他和交接的百户閒聊道:“听声,昨晚很热闹啊。”

    那百户骂骂咧咧的道:“可不是吗,这些日本人都有大病,躲在户体堆里半夜偷袭。”

    “偷袭就偷袭吧,还不是一波衝上来,每隔大半个时辰就有一波,是真的烦。”

    杨洪同情不已,但一想到自己也没睡好,也是一肚子牢骚:

    “谁说不是呢,直愣愣的过来送死,也不知道他们打的什么算盘。”

    那百户说道:“我先下去睡觉了,多杀几个人,替我出口恶气。”

    杨洪说道:“放心,保证把你那份杀回来。”

    很快换防完成,杨洪先是检查了一遍阵地,確认大家都没有问题才返回了自己的位置。

    刚坐下没多久,元大石就摸了过来:

    “百户,你猜我打听到什么了。”

    杨洪心情正差,没空陪他大严密,没好气的道:

    “有屁快放。”

    元大石也不气,径直说道:“刚刚参军部的人统计战果,昨晚日本人发起了七次夜袭。”

    “每次都有两百人左右。”

    “今天早上清点了一下,打死了一千三百六十人。”

    “你说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就这么点人,还分成七次突袭,这不是送死吗杨洪眉头皱起,那个问题再次浮现,日本人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夜袭不应该是一波衝上来,突袭完就撤走吗?

    就算是抱著必死的决心,那更应该一波衝上来,儘可能给对方造成破坏。

    现在这一波一波的,怎么看都像是在送死。

    可是,为什么?

    不等他想通,日本人再次发起了进攻。

    和昨日一般,一千人一批,排队衝进来送死。

    而且这次他们的准备更加充分,盾牌更厚,已经能抵进二十五丈距离。

    在这个距离,弓箭手拋射的威力也更大准確度更高,明军的伤亡也开始变高。

    可是以交换比来说,这点战损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两天三天—

    日本依然排队送死,晚上也不停的进行袭扰。

    只不过他们的伤亡从七千多,固定在了六千人左右。

    无数户体堆在阵地上,看的人头皮发麻。

    儘管是冬天气候寒冷,可地上的户体也开始腐烂,散发出令人作呕的味道。

    这种环境,明显影响到了明军的士气。

    大家再也没有了之前的轻鬆,心头沉甸甸的犹如被石头压著。

    但又说不清压力到底来自哪里。

    伴隨而来的,是操作的失误率大增。

    今天因为火药装填失误导致的炸膛,发生了十七起。

    被日本人的箭矢杀伤的人数,也到达了三百余人。

    梁永怀担心这样会发生瘟疫,试图与日本人交涉,双方停战一段时间,派人收拾尸体。

    然而日本人的態度非常坚决,当兵就做好了战死的准备。

    人都死了,户体收不收敛没有任何意义。

    他们这十五万人,也都做好了为皇国尽忠的准备。

    到时候大家的尸体堆在一起,活著是战友,死了血肉也要融为一体继续守护日本。

    这个决绝的回覆,让梁永怀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如果是前几天,他肯定会之以鼻。

    什么十五万人同死,嚇嘘谁呢?

    可现在他却不得不信。

    也收起了对日本人的轻视之心。

    不论如何,眼前这些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对手。

    但隨即他就这样对部下说道:“我现在终於明白,侯爷为何如此重视日本了。”

    “这样的对手,必须要一战而灭之。”

    “否则他们就会如野草一般,一茬又一茬的生长。”

    顿了一下,他想到了歷史上的一个国家,补充道:

    “就如当年的高句丽一样。”

    “而且日本孤悬海外没有外敌,他们发展的只会比高句丽更快,实力也会更加强大。”

    说到这里,他转头对抚慰使道:

    “注意將士们的心理,不要出了问题。”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c,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