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第501章 日本的变局
    第501章日本的变局

    黄历4094年(1399),明昭三年四月,日本上京发生了一场下克上的政变。

    室町幕府將军足利义满的儿子足利义持,因不满父亲偏爱弟弟,发动政变取而代之。

    对大明来说,谁当幕府將军其实都无所谓。

    然而这次不一样,足利义持反明。

    朱雄英將情报递给陈景恪,说道:

    “足利义持应该是目睹了大明对日本的干涉,所以对大明非常不友好。”

    “他成为幕府將军之后就打击亲大明派,减少与大明的贸易,不允许使用大明的文字、语言等等。”

    陈景恪眉头皱起,经过这么多年的经略,想在日本反大明几乎不可能。

    可有一个对大明如此不友好的幕府將军,也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足利义持上台后,就主动减少与南朝的摩擦。”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他有意与南朝和谈,意图促成两朝合併。”

    “我们的人得到情报之后没敢耽搁,立即就传信回来请示。”

    陈景恪表情顿时就凝重起来,两朝合併可不是大明希望见到的情况。

    “有南朝的情报吗?”

    朱雄英说道:“十余年的战乱,让南朝的武断派损失惨重,和平派逐渐抬头。”

    “就连太政西园寺公重都动摇了。”

    “这一点从最近两年,日本南北朝的摩擦次数减少,就可窥见一斑。”

    南朝太政(宰相)西园寺公重,是武断派的代表人物,也是长庆天皇的岳父。

    当初就是他发动兵变,扶持长庆復辟。

    连他的態度都发生了转变,可见日本国內的风向转变有多大。

    其实想想也正常,从后醍醐南逃开始,日本南北朝分裂已经七十年。

    尤其是长庆復辟后的这十余年,南北朝连年征战,狗脑子都打出来了。

    大明又在背后煽风点火,还把虾夷人驱赶到本州岛等日本传统领土上面。

    让小小的日本岛陷入了三国爭霸的局面。

    战爭破坏了生產造成饥荒,太多人死亡导致了瘟疫等疾病横行。

    十余年下来,日本成年男丁减少了六成,老人减少了八成多。

    妇女成了劳作的主力,甚至已经出现了以女子当兵的情况。

    新生婴儿的增长率也是一年比一年低。

    为了促进人口增长,日本各大名可谓是绞尽了脑汁。

    比如女人到了一定年龄不怀孕生子,就会被视为犯罪。

    可是男人不够用怎么办?

    找野男人唄。

    穿著宽鬆的衣服,背后背著床单,见到男人就勾搭一下。

    勾搭成功了就地野合。

    所以———-田边、松下、野田、井野等姓氏,更加的普遍。

    但即便如此,依然无法扭转人口减少的趋势。

    为了逃避国內的混乱,大批年轻貌美的女人,找各种机会卖身给大明来的商人。

    日本女奴贸易最大的幕后黑手,就是日本海之王松下纯太郎。

    每年都有数万年轻女子被他贩卖到大明。

    日本各大名自然不愿意见到这种情况,可他们更不敢得罪松下纯太郎。

    况且打仗需要钱財,他们的家底早已打光,实在搜刮不出多少油水了。

    卖女人虽然饮止渴,可也比现在就渴死要强。

    他们也就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为了钱,很多大名会主动从自己的领地,搜罗貌美女子高价发卖。

    甚至不少大名,主动將自己的女儿高价嫁(卖)给大明来的商人。

    有一说一,珠宝和美女在向权贵聚拢。

    权贵身边美女如云,一代代基因改良下来,只要不是基因突变,模样一般都不差。

    而且权贵家的女儿,接受过系统性教育,质量更高也更值钱。

    在华夏商人的政治地位不高,想和权贵之家结亲是很难的。

    虽然日本是小国,可他们的权贵也是权贵不是。

    能用钱娶(买)他们家的女儿,也算是满足了心里的那一点小小的癖好。

    大把的明人富豪,大价钱从日本娶(买)权贵之女为妾。

    尤其是在东南沿海,此风更盛。

    大家以攀比日本美妾为风尚,有好事者还列出了评选標准。

    比如家世(血统)、外貌、技艺等等。

    不知道的还以为攀比宠物呢。

    连权贵都如此,更论下面的人了,嫁女给明人富豪成了风尚。

    每年都有数万年轻貌美的日本女人流入大明,去年这个人数达到了最高,九万七千余人。

    造成的结果就是,日本的人口进一步下降。

    现在日本总人口,已经从巔峰的一千两百余万,下降五百余万。

    整整减少了两倍还多。

    现在日子难过的已经不只是百姓,就连权贵之家都青黄不接了。

    日本从上到下,都已经厌倦了战爭,南北合流已成必然。

    这不是大明派一些人过去挑拨离间就能改变的。

    看著手中的情报,回忆日本目前的情况,陈景恪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

    “从日本传递情报到大明,最快也要两三个月,恐怕此时日本两朝已经在商量合併的事情了。”

    “等我们的处置命令传回去,他们已经完成合併了。”

    朱雄英愣了一下,说道:“两朝合併牵扯甚广,不会这么快就达成一致意见吧?”

    陈景恪放下情报,说道:“日本也知道大明不会放任他们合流,必然会趁著我们传递消息的空档,將此事做成定局。”

    “至於后续整合—先完成合流,后续再慢慢商也不是问题。”

    朱雄英恍然大悟,说道:“確实如此,他们也知道,我们来回传递消息需要半年时间。”

    “必然会趁著这个空档完成合流。”

    说到这里,他脸色一狠,道:“本来我还想等变革完成再动手,看来不得不提前了。”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现在变革大体已经完成,后续就是慢慢磨合,朝廷可以抽出手去处置日本了。”

    “况且,打下日本这么大一片土地,对將士们也是个极大的激励。”

    前面说过,在確立分封制的时候,朝廷就划定了不封之地。

    日本並不在不封之地的范围內,也就是说,这块土地打下来是要分封给诸侯王的。

    这么大一片土地,少说也能诞生几十个诸侯王。

    將土们不积极才见鬼。

    朱雄英立即召集大都督府诸將和內阁七学士,商討征伐日本之事。

    至於为什么军事会议要让內阁学士参加-后勤要靠他们。

    而且后续的占领、教化也要靠文管集团,所以七学土是必须要参加的。

    当然,他们也只是参与总决策的商议,就是决定打不打。

    具体的军事行动就和他们没关係了,这是大都督府的事情。

    听说要打日本,诸將激动的眼珠子都快冒出来了。

    老將郭英不顾疾病缠身,非要出征日本。

    面对劝阻,他还振振有辞:“我当年的封號就是靖海將军咳咳舟山水师也是我创建的。”

    “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少的了我———咳咳咳—

    因为太激动,说一句能咳三次,眾人看的相当无语。

    可这老头谁的劝都不听,让眾人非常无奈。

    最后还是陈景恪偷偷派人去请了老朱。

    老朱过来二话不说,拎著他的耳朵就往外走:

    “打仗是年轻人的事,你老小子凑什么热闹。”

    等出了大都督府的大门,老朱黑著脸骂道:

    “咱看你是老糊涂了,这是雄英第一次展开军事行动,你竟然让他下不来台?”

    “要不是看在你从小就跟著咱出生入死的份上,咱真恨不得一刀剎了你。”

    郭英这才反应过来,一脸惶恐的道:“那怎么办?我现在去给陛下赔罪。”

    老朱呵斥道:“赔什么罪,还嫌这事儿不够丟人吗。赶紧给咱滚回去,好好配合这次行动。”

    “不要让雄英丟了面子,否则就算咱不动手,其他勛贵也会將你撕了。”

    郭英猛的打了个哆嗦,连忙说道:“是,我这就去。”

    说到底还是大分封,诸侯王的法统来自大明天子的册封。

    谁敢动摇天子的地位,就是在挑战所有勛贵。

    至少在大分封完成之前,是这样的。

    郭英方才的行为,犯了两个忌讳。

    一个是差点让皇帝下不了台,一个是间接损害了勛贵们的利益。

    也就是他和老朱关係亲近,否则就方才的举动,他已经离死不远了。

    看著郭英的背影,老朱无奈的嘆道:

    “看来,是时候让一批老傢伙退下来了。”

    要说他们不支持朱雄英,那是不可能的。

    勛贵集团才是朱家统治的基础,也是最拥护朱家的人。

    谁敢质疑朱雄英的地位,他们就敢和谁拼命。

    可在没有敌人的时候,他们又会仗著功劳和资歷,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这是人性,是很难避免的。

    目前除了徐达、傅友德等寥寥数人,其他老將能把握好这个度的,並不多。

    就连冯胜、蓝玉,也难免会有些骄纵之心。

    所以老朱將冯胜带在身边,不充许他乱出头。

    蓝玉有陈景恪压著,他敢跳陈景恪就敢当眾削他,所以不怕他出格。

    可老朱精力终究有限,而且现在的天子是朱雄英,不能处处靠他这个圣皇来压制老將。

    况且,老傢伙不退,挡住了新生代的上升渠道。

    长此以往必然会酿成大祸。

    所以,让老將们退下来就成了必然。

    想到这里,朱元璋心里已经做出决定。

    等打下日本,就进行二次大分封,將日本、南洋剩余土地,全部分封给老將们。

    应该能分百八十个诸侯王。

    少了这么多老將,朱雄英执政就少了很多肘,新生代將领也有了出头的机会。

    至於殷洲,就留给新生代们吧。

    没了郭英胡搅蛮缠,军事会议进行的就很顺利了。

    很快就定下了大致的方针。

    打。

    统帅也很快就確定了,高阳侯耿子茂。

    耿子茂是开国功勋耿再成的孙子,其父耿天璧在洪武十年出海剿倭战死。

    他和日本有著血海深仇。

    大明开海后他和赵秩一起出使西洋,路过南洋时灭了吕宋,因功承袭祖父耿再成的高阳侯爵位。

    后来在平定南洋动乱时候,再次立下大功。

    三年前被调往北海舰队担任大將军,对那边的局势最为熟悉。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也是大明开国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是少壮派的代表,大明水师未来的领军人物。

    让他去积累军功,也是符合国家需求的。

    可以说,於公於私让他打日本都是最合適的人选。

    果然如陈景恪猜测的那般,就在大明商议出征日本的时候,日本国內也在为南北合併努力奔走。

    面对群臣的请求,长庆也非常的痛苦和无奈。

    坚持了几十年,难道错了吗?

    他不甘心,可他也知道自己很难再获得大眾支持了。

    最后只能將自己的岳父西园寺公重找了过来,试图从他那里得到一些帮助。

    “太政,真的非合併不可吗?』

    面对长庆近乎哀求的询问,西园寺公重默然低头。

    沉默有时候也是一种回答,这让长庆心中更加沉重。

    他也知道逼迫无用,决定缓和一下气氛,深吸口气说道:

    “我也不为难你了,说说现在的情况吧。”

    西园寺公重缓缓抬起头,说道:

    “日本人口已经十去其六,从贵族到百姓皆厌恶了战爭,支持我们的人越来越少。”

    长庆忽然说道:“不合併,停战不可以吗。”

    西园寺公重顿了一下,摇头说道:“大明不会看著我们停战的。”

    到了这会儿,大明的意图已经是公开的了。

    尤其是海外分封制度施行,日本被排除在不封之地之外,只要不傻的都知道大明的目的。

    之前南北两朝拼命发动战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希望儘快灭掉对方重新完成一统,不给大明机会。

    可惜大明棋高一著。

    长庆依然不死心的道:“赵君呢?他不是位列七学士吗,就不能帮忙周旋?”

    赵君就是赵秩,和日本高层关係非常好。

    这些年日本没少通过他,与大明朝廷进行沟通。

    西园寺公重苦笑道:“大明的决策悉数出自於安平侯之手,赵君这个学士也只是执行者罢了。”

    “况且,他终究是大明的內阁学士———

    大明的內阁学士,关键时刻自然是站在大明一方的。

    “大明法度森严,没有朝廷的命令,驻扎在我国附近的大明水师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而从日本到洛阳,一来一回需要半年多时间。”

    “我们必须趁这个时间完成合併,否则——”

    他顿了一下,沉声说道:“否则日本亡国之日不远矣。”

    长庆终於死心,过了好久才苦涩的道:

    “足利义持的条件是什么?”

    西园寺公重心头一震,知道长庆態度软化了,连忙说道:

    “足利义持承诺,两朝合併之后愿行两统迭立之法。”

    两统选立,这不正是当年足利义满给后龟山开出的条件吗。

    自己復辟的时候还嘲笑他天真,还说自己寧愿站著死,不愿意跪著生。

    没想到,十几年后同样的局面,落到了自己面前。

    还真是讽刺啊。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c,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