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没休息几天,事情就找上门来了。
最着急要见周寒的,是中山国来的使者,如今中山国被向国的势力范围半包围着,虽然向国没有对他们做任何动作,但如同站在悬崖边上一样,中山国随时都有可能被向国吞并,这样的情势,让中山国的国君寝食难安,而中山国的使者,自然也很焦急。
在听闻周寒回来后,中山国的使者立即向宰相府递交求见贴,并且就站在宰相府的门口等着,没有得到答复就不离开。
而向国的使者虽然也在知道周寒回王都后,向宰相府递交了求见贴,只是不紧不慢的,根本不着急,似乎笃定周寒并不会答应中山国的请求一样。
虽然还想玩乐两天,不过周寒也知道,他必须见一见中山国的使者。
在温醴城时,他就在想着该怎么破解这个局了。
当周国发展到现在,周寒已经不再是刚刚穿越那时,整天想着享乐了,如今即便他想停止,那些穿越者国家都会如同压力一般,压迫他敌对外国,攻占外国,继续扩张周国的势力,这已经是不可避免的情况了,就如同现在的向国与中山国。
"中山国使者崔松见过周公。"
在文武殿中,周寒接见了中山国的使者,并让诸葛司和方有德作陪,但主导这场会面的,仍将是周寒。
正当崔松想要开口时,周寒又劝道:"崔使者,想清楚再说,否则别怪寡人不给你机会。"
崔松将到口的话又咽了下去,当场思考起来,虽然他在来前,得到了中山国国君的几种可以妥协的命令,但是此刻,他觉得这些都不足以让周国出手,周国的国君比他想象的还要精明,完全不给自己机会,仿佛是知道自己能说服他已将,将自己的话头都堵住了。
周寒看着崔松思考,悠闲的喝着水,完全不催促。
直过了两刻钟崔松才仿佛想清楚一般,深吸了口气,一字一顿的说道:"周公,我中山国愿意臣服周国,做周国的属国,恳求周国帮助中山国抵御向国的侵略。"他向周寒行了个跪拜礼,仿佛臣服一般,在用词中,他用了侵略一词,是因为在申国自愿并入周国中,蔡国入侵申国的举动,试图以此博得周寒的同感。
但他有些小觑了周寒,周寒并没有在意蔡国的入侵,因为如今正因为蔡国的入侵,让他稳定了南面的局势,可以专心的面对向国与虢国,而且,正因为蔡国的入侵,才让周国得到了安思城,哪怕现在还是属于甘人,但城守都是他的人,名字都是他命名的,只是无人知而已。
所以,对于崔松的小伎俩,周寒完全不在意。
"属国啊..."周寒有些迟疑了,收入了申国和甘国后,他已经有些看不上中山国的臣服了,毕竟虽然号称臣服,但不过是按时交保护费给周国,让周国撑腰而已,这对于周国来说,并没有太大好处,中山国不过一城之地,能有多少好处可以给周国,他真正想要的,是整个中山国。
不过如果真的吞并中山国,那将直面向国,说实话,周寒觉得现在还不是与向国开战的时候,而且在不清楚虢国的情况时,贸然与向国开战,将陷入两面夹击之中,如果有个中山国作为缓冲,倒也能得到不少的准备时间,最少有了中山国做阻挡,周国可以先解决虢国。
似乎看清了周寒的目的,崔松直接说明:"周公,外臣此次出使周国,为的不止是我国的国君,也是为了我中山国的百姓。"
"你是想说让寡人看在中山国百姓的生命上,无偿的救援中山国,与向国为敌吗?"周寒对于崔松的话,直接丢出一个轻蔑的表情。
"不,周公,外臣并非这个意思。"崔松镇定的解释:"如果我中山国如同申国一样并入周国,那必将引得向国与周国开战,但是,最接近向国的地方,就是我中山国的土地,当向、周交战时,最悲惨的,也将是我中山国的百姓,如此一来,您认为我中山国还会同意加入周国吗?"
"可是,中山国成为周国的属国,就会让向国不侵略中山国了吗?那倒霉的,不还是中山国的百姓吗?"周寒问道,在他看来,接过似乎都是一样的。
"不,周公,如果中山国只是周国的属国,那是我中山国的意愿,中山国仍是中山国,只是背后有周国而已,向国想要入侵中山国,必定会考虑到周国,而且,中山国仍是中山国,即便向国仍要入侵中山国,那中山国的百姓必定会为了保卫家园,自发对抗向国的,向国也没有那么容易占住中山国的土地,这对周国来说,百利而无一害,周国只需支援中山国,不需与向国直面,岂非少了许多麻烦?"崔松将中山国并入周国与臣属于周国的利弊,向周寒分析了一遍。
按照崔松所说,基本上中山国将所有坏处一力承担,让周国尽享好处,但周寒始终觉得有些不对劲,不过现在在崔松面前,他还不好询问诸葛司与方有德。
思考了一下,暂时得不到什么头绪,周寒只得说道:"崔使者,你说得确实很好,不过寡人还需慎重考虑,你先下去休息几日,寡人决定后,再告诉你答案。"
看到周寒没有立即答应下来,崔松皱了皱眉,但很快舒展开来,在他看来周寒已经有些动摇了,他本来也没想过一次就能说服周寒,因此向周寒行了个礼道:"那外臣就先告辞了,还请周公慎重判断。"
崔松现在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向国的使者了,据他所知,向国的使者也不是好对付的。(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