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上好的宫殿,经年无人居住打理,柱子上裂了这样的缝。”
常侍定睛一看,这裂缝已经有他一个拳头一样大了。
郡王常又走了几步,却又看到地板上也裂了缝。
感慨之余,郡王常连连道:
“可惜可惜——”
常侍则道:
“郡王若是喜欢此地,何不来这里小住几日。”
说完这话,郡王常立刻变了脸。
“我们还是回去吧。今日的事情,不许对外人提起。”
常侍迟疑了一会儿,却问道:
“郡王,这又是何故?”
“这行宫,不是我该来的地方。”
这常侍听了,急忙追上去。
“郡王,如今郡王是在距离咸阳城万里之外的邯郸城啊。”
郡王常脚步慢了下来,不屑一顾的问道:
“哪又如何?”
“如今您为一郡之王,整座邯郸郡都是您的,郡王无需再像从前那般在咸阳宫时拘束谨慎了。”
郡王常立在原地,只道:
“人生于天地间,总是有太多无奈之事,也只有极少数人有选择的权力。我你的意思,我岂非不明白,只是有些事,我不愿意为之罢了。就让天下人安安分分几年吧。我认为那个人是有能力让天下统一且太平的人,我愿意帮助他守好这邯郸郡,其他的事情,我并不敢肖想。”
常侍听了,虽然心中对君王常发自内心的佩服,但还是道:
“邯郸郡,是天下最为富庶的存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郡王难道真的要每年都按部就班,输送大量的赋税送往咸阳城吗?郡王这么做,城中百姓多有不满。”
“陛下答应过我,这样的赋税制度迟早会取消的。如果稳住了韩赵魏三地,天下就可大安,高额的赋税,反而削弱了边疆之地的实力,这样民众就没有造反的能力。”
常侍见郡王这般固执,心知他是已经被圣贤书洗了脑了,所以也就不再继续往下问。
“郡王为陛下的江山可谓煞费苦心啊,只是不知陛下是否了解郡王的心意呢。”
“你可知道,诸公子之中,我是最不受先帝看好的,先帝封我在邯郸郡,但是却又只让我住在这里,享受食邑。只是想让我监督当地贵族而已。但是新帝继位,立刻就撤除了郡府,召集长吏回关中,只留下小吏辅佐,可见是陛下信任我,认为我能治理好邯郸郡。承陛下之恩,我自然要尽心尽力处理郡中事务。至于陛下,即便此时不知道,日后也会明白我的一片心意。”
常侍当即指着天上的皎皎明月道:
“郡王之心,恰如明月,天地可鉴。”
几日后,这件事就传到了当地望族淳于氏的耳朵里。
淳于氏族长自然称赞郡王常,认为郡王常品节高尚,其对皇帝的忠诚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
齐国,也是历经了数百年历史的大国,当地的百姓在这里繁衍生息,子孙绵绵不绝,祖先们的历史一代接着一代传承了下来。
等到齐王建这一代,忽的齐国覆灭了,成了秦国的一个郡。
一开始,齐国人自然不乐意,但是这慢慢地,齐国人享受到了和平的好处。
齐国一带,本就多渔民,没有战事,渔民们自然乐得自在。而齐国的富商大贾,更是从天下安定的事情上受益颇丰。
尤其是新下达的政策,已经颁发的新币,市场正在被重新整理,邯郸城变了,管理越发严格了,但是乱子越来越少了。
秦国这个国号,正在越来越深入人心。
彼时,齐国上下闻名的名医淳于意,他听说了这件事后,居然起了入仕之心,但这入仕之心,并不是去为邯郸郡王出谋划策,而是到邯郸小学征辟为老师。他要专门教导子弟行医看病。
秦国的小学里,除了教人认字,还开设其他科目。
“哦,仆射这是何意?”
“诸侯王被封久矣,可是至今传来佳绩的,只有两位。一位是辽东郡郡守,益地千里,主动上报,开疆拓土,扬大秦之威;而另一位,便是邯郸郡守。从前邯郸郡守便以孝道闻名,朝中上下都十分敬仰佩服。若非邯郸郡守以自己的德行感化齐国民众,邯郸郡如何会出现这种盛况。”
“臣以为,陛下应该广诏天下,宣扬邯郸郡守的德行。”
要落实仁义,就得在多方面贯彻执行。
淳于越的建议,扶苏欣然采纳。
“如果天下人人都能像邯郸郡王一样,以德行感化教导民众,天下岂有不安之理。朕一定要好好的奖赏邯郸郡王。至于这淳于意,朕更要赏赐他千金!仆射之言有理,朕这就颁诏。”
待到此事稍歇,章邯见皇帝心情不错,这才道:
“陛下,丞相已被安葬了,那冯劫的事情……”
二世脸色哗的一变。
(我去微博剖‘徐州八孩’事件了,今日就五千字了,拜拜,大家晚安!)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