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诡三国 > 《诡三国》第3549章 暴虎冯河
    第3549章暴虎冯河

    庭院森森,柏枝摇曳。

    崔氏三叔公拄鳩杖,指庭柏而言曰:『那也不可轻举妄动!夫木之寿者,必固其本。虬根盘结黄泉之下,方承雨露於九天之上。今有巨柯临风,新绿摇摇,家主欲斫陈枝以就嫩萼乎?』

    別看崔氏年龄岁数不小,但是嗓门依旧很是响亮。

    苍髯拂过青铜鳩首,白鬚髮和陈锈铜绿似乎融合在了一起。

    柏树光影而下,投在了崔琰和崔氏三叔公的身上。

    斑斑驳驳,犹如某种神秘的提示。

    三叔公见崔琰沉默不答,便是以鳩杖叩地,咄咄有声,『家主不见秋冬之柏乎?断腐枝而全巨木,乃天地生生之道!』

    一片柏叶悄然而下,落於崔琰衣衫黼黻之上,犹如在刑台之上冰冻的寒霜。

    崔琰抬头而笑,抖袖而展示出手中的《崔氏宗支图记》,看著在简卷上的墨色如陈血,幽声而道,『三叔公!何不见春来惊蛰雷动乎?蛰虫破坚土,雏雀裂旧巢。此柏甲子轮迴,若非新芽啄破老皮,又何来翠冠可摩云?』

    三叔公的目光落在泛黄陈旧的宗支图记上,墨色字跡在书卷上蜿蜒。他吞了一口唾沫,目光越发的寒冷起来。

    『荒唐!』三叔公重重的用鳩杖顿地,『商君刻木徙金,秦室二世而斩!吾族谱系如柏纹,昭穆有序,岂容杂蔴污宗祧?』

    崔琰看著三叔公,三叔公也盯著崔琰。

    两个人之间,似乎只是间隔了数步,又像是距离了整个的世界。

    光影在走廊和庭院上晃动。

    雕樑画栋上朱黄顏色,在阴影之下,凝若血珀。

    崔琰目光犹如刀剑,直刺三叔公的眼底深处,『昔袁本初铸鄴台时,类此柏者,供梁三十八根!且问今安在?』

    三叔公抬起手来,用沾染了老人斑的手指点著崔琰,目光却掠过了崔琰腰间的紫綬,『曹公之索求,不过一介紫綬尔,何累全族?』

    崔琰將紫綬扯下,丟在了地面上,『既如此,三叔可持此綬诣曹营!且看曹氏是认这綬令,还是欲取人头!』

    三叔公忽然仰天大笑,声如裂帛一般,『《柏舟》有云“忧心悄悄,慍於群小”,老朽若在令位,何须稚子教忠孝!』

    崔琰一脚踩踏在了地面紫綬上,就像是踩著一条龙螭之尾,『三叔可知昔日繁华铜雀台,今日已成困龙处!孝光武前,犹有孝武!“代汉者当涂高”!』

    三叔公鬚髮戟张,举起鳩杖来,似乎下一刻就要衝上去击打崔琰,可是依旧忍住了,咬牙切齿的说道,『竖子欲效袁氏耶?彼辈四世三公,今安在?!』

    崔琰露出几分讥讽笑容,『哦?叔公也知如此?不知昔日叔公送美姬入袁府,可也是这般大义?今日若以某首级裹此綬,曹丞相或更喜叔公这邯郸学步之忠孝!』

    三叔公点头冷笑,『此举不过暴虎冯河尔!竖子一意孤行,害我崔氏百年基业!不听劝阻……狂悖!狂悖之徒,当害崔氏!』

    崔琰也是点了点头,『如此,便是各行其道就是。』

    三叔公愤然甩袖而去。

    拐角阴暗之处,在三叔公走后,便是转出一个黑影,拜在了崔琰身侧。

    『动手。』

    崔琰语调平稳的吐出两个字。

    黑影拜了一拜,重新缩回阴影里面去。

    崔琰仰头望天,看著柏树亭亭如盖的枝叶,嘆息了一声。他原本还希望家族里面的人能够支持他,却没有想到家族里面竟然觉得不如將他的脑袋拿出去平息曹操的怒火……

    崔琰將手中拿著的《崔氏宗支图记》展开,看著其中的某根竹简,沉默了许久,然后將其从简卷当中抽了出来,扔在了柏树树根下。

    ……

    ……

    简陋的云梯被架上了城头。

    衣衫襤褸的兵卒,在城下发出吶喊,疯狂向前。

    天空之中的乌云翻滚著,有隱隱的雷鸣传出。

    惊蛰一过,惊动的不仅仅只有自然界的虫豸……

    平原原本为国,现在则是为郡。

    来来復復,郡变成国,国变成郡,大汉三四百年,似乎已经让人习以为常了,可是眼前的一切,宛如当年青州黄巾再次涌动而起,却让人未必就能接受和习惯。

    一个月前发生在冀州边境的一幕,现在则是出现在了平原城头。

    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而来的这些衣衫襤褸的兵卒,打著曹军的旗號,却开始对平原发动了攻击。

    平原郡,平原城,早些年还是不错的,不过自从刘备走了之后,平原就开始每况日下了,尤其是曹操西征之后,平原城內的粮食储备已经开始捉襟见肘。

    去年年底的时候,城內兵將的粮食供应减半,普通百姓更是困苦。在那天寒地冻的时节里,取暖的木炭严重缺乏,连普通的木头都不够用,老人、体弱者因为冻饿,死了不知道多少。最冷的那几天,几乎每天都有好些板车拉著,將冻得像是石头一样的尸骸运出城外去。

    到得眼下,眼瞅著初春到来,多少开始耕作,有些新生的希望了,但谁也没想到,这些打著曹军旗號的兵卒却杀来了。

    大汉的信息传递系统,全靠人力畜力,一旦缺乏,就会像是信息孤岛一样,闭塞不堪。

    原本对於平原一带的民眾百姓来说,曹操和斐潜的战爭,距离他们很遥远,虽然他们也会偶尔聚集在一起议论双方的胜负,討论东西的优劣,可是在大多数时候,他们依旧过著相对平静的生活,没想著要改变什么,也没有想要做些什么,直至城外曹军忽然到来的那一天,所有的平静都被碾碎,沦落成为了血污和泥浆。

    这些曹军前来之时,平原太守还以为是某个战败的曹军部队来打秋风了,虽然觉得奇怪,但是依旧让人准备了一些陈粮杂食,想著將这些残兵打发走了事。

    可是谁也没想到,这些看起来破败的曹军兵卒,下手却是残忍无比,不仅诱骗平原太守出城,甚至绑架了平原太守,便是要来赚城!

    幸好平原县丞石氏反应迅速,及时关闭了城门,拉起了吊桥。

    平原太守被斩杀於城下,莫名其妙的攻守战便是展开了……

    平原县丞石氏,多少也算是当地名人,曾经和夏侯惇交好,也有书信往来,组织平原军民反抗,倒也像模像样,毕竟见过当年青州黄巾为祸的,都是知道一旦城破,等待著他们的,必然是一场惨无人道的屠城。

    另外一方面,他们也急切的往外派遣求援人马,將平原受到袭击的消息扩散出去。

    虽然前来袭击平原的这些兵卒打出的是曹军的旗號,但是平原难道就不是曹氏的地盘么?

    这事情,从一开始就冒著邪乎的气氛,让人摸不著头脑。

    ……

    ……

    平原遭遇了袭击的消息,藉由不同途径,传递扩散而开。

    最先接到了消息的曹军主力部队,便是从冀州边缘正在往兗州运动的曹洪所部。

    此时雨季將至,曹洪也希望能够在连绵春雨到来之前,运动到预定的位置上,可是才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就接到了『曹军』攻击平原的消息,这心情真是五味杂陈,无法形容。

    『会不会搞错了?』

    曹洪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虚假情报。

    因为假报军情这种事情,並不罕见。地方官员为了某些原因,不仅是会火龙过仓,也会阴兵来袭,像是什么黄巾贼的撒豆成兵都是弱爆了,这些大汉官吏都是会『仙术』的,连黄豆都不必撒,在有必要的时候,可以直接无中生有,有中也可生无……

    而且曹洪带著兵卒,只是搜颳了冀州边境,也就是距离大河比较近的一切区域的乡绅土豪,平原郡虽然也距离大河不远,但是比较偏向青州了,曹洪根本就没派人过去。嗯,关键是曹洪知道平原郡也不肥,没多少油水。

    所以曹洪唯一能够肯定的,就是在平原郡攻击城池的,不是他的兵!

    曹洪领兵多年,懂机变,擅权衡。要说血性,原也不是没有,然而在驃骑军面前的连番挫败,已经让他清楚地认识到了现实的残酷。

    第一次打不过,还可以说是自己疏忽,驃骑奸猾。第二次打不过,也可辩称是自己兵力较少,士气低落,手下军校出问题。然后到了第三次,第四次,依旧打不过……

    即便是真的都是疏忽,都是士气,都是手下的原因,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曹洪这一次移军兗州,也是心中存著几分的希望,若是能够在这一次的战斗当中击败驃骑一回,他或许还能拿回一点名声面子来。

    可这平原的消息,就像是抽在了他脸上的巴掌,使得他愤怒,却又无奈。

    不能还手,还手就是互殴。

    曹军和曹军之间的互殴……

    曹楷也接到了消息,前来询问,『叔父,平原这是……我们要回军么?』

    『回军?』曹洪苦笑。

    沉默了片刻之后,曹洪摇头,『不,维持原本计划,继续进军……身后之事,也就只能交给身后之人了……』

    曹楷下意识的重复了一下,『身后事……』

    他觉得,这个词似乎有些不太吉祥,似乎在预兆著什么,可是现如今不顺利不吉祥的事情多了,又有什么好办法呢?

    ……

    ……

    太兴十年,或许註定是一个不会让人安寧的春天。

    原本春灿烂之时,便是士族子弟外出踏青之刻,可是今年的游园踏青活动却开展的比较慢,而且眾人多少有些无心景色,即便是偶尔组织起来,也会陷入相互爭论之中。

    许县郊外,桃初绽。

    若是往年,这里定然是一堆堆的醉酒高歌之人,举著酒爵酣畅淋漓一场大醉,可是现在坐在一起的文人墨客之间,却有些暗流涌动。

    曹操败於驃骑,已经有三月有余。虽然说曹操突然出现在许昌,凭著旧威压住了许县的躁动,但是在许县之外,尤其是在潁川豫州之外的地区,就没有办法说百分百的控制了。

    现如今在徐州,在青州,甚至在冀州,都有不稳定的跡象,还有一些令人肝颤的消息时不时传来,让这些山东士族子弟著实难以畅饮开怀,逍遥自在。

    春天的风,是最无定数的,或许今天从北往南刮,明天就是从南往北吹,昨天还是潮湿得天板都滴水,次一日便是乾乾净净艷阳高照……

    在这样的时节,便是后世的天气预报,卫星遥感,都未必能准確预报,更何况当下的大汉士族,学生子弟,要卡著点来预报,推算一下天气变动,冷热变化?

    更何况,冷热往往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冷暖自知么。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让士族子弟不议政,简直就是违背刻在他们骨头根子里面的基因链!

    即便是曹军之前在许县之中『误杀』了一批学子之后,依旧也免不了一些人在相聚的时候,三两句之间,就开始议论天下鼎革之事。

    嗯,没错,『误杀』。

    曹操算是勉勉强强的给出一点歉意,或许是打一棍子之后给个甜枣。『误杀』之名,也就確定了这些死去学子的家庭家族不会受到什么『叛国』等罪名的牵连,但是很明显,『误杀』也同样表示任峻是在执行公务,出发点没有问题,只是手下兵卒在具体执行的过程当中,工作疏忽了,大意了……

    具体这些『误杀』的学子后续有没有什么补偿,大抵上是没有的。能恢復下名誉,已经算是曹操在当下为了缓和朝野氛围做出的让步了,若是再跳著脚要钱,那就有可能变成给脸不要脸了,反而更糟糕。

    因此在其他学子聚会的时候,一方面就像是被施展了集体健忘术,忽然就忘记了某些人曾经的存在,另外一方面也不再议论曹操,而是开始议论爭辩整个天下的制度……

    不指名道姓,就可以当作什么都没有,一旦指名道姓,就必然招致神兽……哦,校事郎降临……

    平原遭遇『贼乱』的消息传递到许县之处时,这些士族子弟正在一起议论天下之制,各怀机杼,言辞交锋如刀剑相击。

    有人振袖而起,举起手中的论语书简,朗声而道,『昔日兵火多毁圣贤之书,难有善本得存。今日有愿存道而免兵燹者,善莫大焉。如有贼逆反,毁文庙,搜刮贤圣面金而毁像,敢问孰为真儒仇讎?』

    言毕,便是將手中的论语书简传於他人观看。

    因秦汉之时烽火连天,各地论语传授多以口述为主,因此有各个不同的版本,都表示自己才是正宗,詆毁他人的模版,就像是后世app市场一般,只要没给自己gg费的都是非法软体。

    结果等到了青龙寺大论,各路儒家子弟聚集长安,在郑玄等大儒的引领之下,重新修定了论语等书之后,才陆续刊发出了定版。

    传递到了眾人手中的论语,在书简角落之处,便是有『青龙寺刊定,太兴八年』字样。

    座中便是有学子頷首而应和道:『若可存孔顏圣贤之道,不绝於祀,当可也。』

    此话才落,便是边角一人拍得案牘轰然而响,推冠而怒道,『诸君但言存祀,可知雒阳惨状?河洛之地,十室九空!更有当年董贼,烹食宗室,醉臥龙床,玷污皇室血脉,此等禽兽,岂能真心奉圣贤?!』

    语未竟,又是一人冷笑,声音刺耳,『可笑啊,涂门之血,犹未冷也,然已忘之!』

    在树下一人原本正在抚琴,闻言也是啪的一声將琴弦尽数拂断,喟嘆而道,『某听闻幽州大族,雪中跪迎胡骑,爭献簞壶,以媚北兵,岂非以夏变夷乎?』

    此语一出,顿时满座寂然。

    这才是要点啊!

    虽然眾人方才议论,没有提及曹操和斐潜,但是实际上大家都清楚,这都是代號……

    在山东之中,对於斐潜,或者说类似於斐潜的,包括之前董卓之类的武夫的抗拒,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在山东之人觉得他们才是华夏正统,血脉纯正的圣贤传人,而类似於斐潜董卓这样的,这是带著一股胡人的腥臊气味。

    忽有人站起,振臂而道,『诸位皆谬!《春秋》有言,“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於中国则中国之”!今有刊经纠偽之人,又有毁文屠命之辈,敢问孰为华夏之正也?』

    此人还没说完,便是有人將传递到他手中的书卷扔在了地上,『荒谬!大丈夫,岂因胡行汉礼便可屈节之?』

    爭辩,面红耳赤。

    瘦骨嶙峋的手臂和青筋暴露的额头交相辉映。

    被推倒的桌案洒落的酒水菜餚浸润著那本论语书简。

    有些人高呼,有些人大笑,有些人愤怒,有些人迟疑。

    唯有一子独坐残阳中,蘸墨记此日事。

    曰:『予观天下震动之际,衣冠竞折腰於武夫,岂独外力强悍使然乎?暴虎冯河之论,何之?自永寿之始,士大夫渐以仕宦为业而为荣;党錮之大议,道统屈从皇权,君子绝於朝堂;至孝灵之时,十常侍横行,士人气节早糜烂於铜臭矣!』

    『嗟乎!道统不绝如缕,岂在公府朱门之內耶?』

    (本章完)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c,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