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北宋大丈夫 > 《北宋大丈夫》第542章 被打击的苏轼
    “宋人好些文采风流之辈,连一介女子都能写出如此震动人心的石头记,让人不禁憧憬南国的风流人物。”
  
      萧观音不想谈论生死,可耶律洪基却面带讥讽的道:“文采风流抵不过刀枪,赵祯龟缩在汴梁城中不敢动弹……他当年若是胆大些,直接和西夏人联手,未尝不能一窥幽燕。可他终究怯了。”
  
      当年辽国和西夏人脑子打成了狗脑子,大宋若是抛弃前嫌和西夏人联手,辽人估摸着要焦头烂额一阵子。
  
      “他做了宋人的皇帝,两国倒是太平了,朕也无可奈何,只能逐日游猎……想来你也不喜欢四处游走吧。”
  
      耶律洪基的话里带着些别样意味。
  
      “不。”萧观音垂首道:“臣妾只是想着陛下该理理朝政……毕竟大辽很大,没个人盯着……”
  
      耶律洪基淡淡的道:“妇人之见!去吧!”
  
      “是。”
  
      萧观音行礼告退。
  
      “竟然是宋礼。”
  
      耶律洪基觉得自己的皇后更像是宋人多一些,少有辽人的豪迈。
  
      “宋人最近出了个苏轼,有几首词不错。”
  
      “是吗?”
  
      萧观音回身,笑道:“是那个制科三等的苏轼吗?臣妾听闻其人文采如谪仙人,只是不得他的新作。”
  
      耶律洪基说道:“朕也听闻了他的几首词,果然不同反响,我大辽这般大,为何出不来这等人才?”
  
      ……
  
      苏轼也觉得自己是人才,不然也不会和弟弟苏辙不去做官,要等着考制科。
  
      制科一举得了三等,顿时就成了大才,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这是他的臆想。
  
      签书凤翔府判官,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职位,按理轮不到一个年轻人来做。
  
      可苏轼不同,他是制科第三等,比状元还牛的大才,自然能担此重任。
  
      于是他就来了。
  
      路上他就打听好了,凤翔知府陈公弼和自己就是同乡,都是眉山人,所以他心中乐开了花。
  
      陈希亮,字:公弼。
  
      制科三等,得意吧?
  
      可还有更得意的。
  
      刚踏入官场,顶头上司竟然就是同乡,而且拉扯一下竟然是世交长辈。
  
      这舒服不?
  
      舒服。
  
      可苏轼来到凤翔府后,陈公弼压根没给他好脸色。
  
      这人是什么意思?
  
      苏轼很不爽,写信回去时就抱怨了一下。
  
      可抱怨没用,你得老实干活啊!
  
      夏日炎炎,让苏轼只想睡觉。他把文书立起来挡在脸上,然后悄然打盹。
  
      昏昏沉沉间,有人进来打招呼:“苏贤良。”
  
      苏轼迷迷糊糊的听到了这个称呼,心中得意,就问道:“谁?”
  
      所谓的苏贤良,出自于苏轼制科的科名。
  
      他考的那一科叫做‘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称呼他为苏贤良,这是尊敬。
  
      苏轼正得意时,只听外面干咳一声,他赶紧就站了起来。
  
      一个黑瘦的官员进来了,正是陈公弼
  
      他目光冰冷的看了苏轼一眼,然后对那个官员说道:“不过是个判官罢了,贤良什么?”
  
      苏轼尴尬的脸都红了。
  
      我说你这人会不会说话?
  
      那官员也觉得尴尬,刚想解释,陈公弼喝道:“拿了去,打!”
  
      外面冲进来两个小吏,不用敦促,那官员就面色涨红的跟着出去。
  
      “五棍!”
  
      这是象征性的处罚,却让苏轼想吐血。
  
      我得罪你了吗?
  
      这还是同乡,可某看还不如近邻。
  
      从这天起,苏轼的得意就消散了大半。
  
      作为签书判官,文书是他的主职。苏轼能考制科三等,文章自觉天下无敌。可每每送上去都被陈公弼点出错处打回来。
  
      大伙儿不知道,被挑刺这事儿真的是煎熬。咋说呢?稿子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你老说我的孩子这里不好,那里不行……啥意思?
  
      旁人无事,可苏轼自诩文章无敌,却被陈公弼这般刁难,真的忍不下去了。
  
      他写信给沈安,发牢骚说自己再也不想忍下去了,下次陈公弼再敢挑刺,他就发作起来。
  
      可在沈安回信期间,他依旧不断在修改自己的文章。
  
      他真的觉得忍无可忍了,甚至都后悔自己当初为何不去任职,而是等待制科。
  
      大伙儿不知道那种煎熬,大抵就是度日如年的味道。
  
      有一个刁难你的上司,而且他还天天刁难你,不给你面子,当众让你没脸……
  
      你忍得住不?
  
      “某忍不住了!”
  
      大晚上苏轼睡不着,就在黑夜里狂喊了一声。
  
      就在他觉得自己撑不住的时候,沈安回信了。
  
      他如获至宝,觉得沈安会给自己出个主意收拾陈公弼。
  
      ——尘世如潮,当有潮涨潮落。你制科是涨潮,如今便是退潮。潮涨潮落才是人生,一帆风水迟早会让你付出代价。
  
      沈安觉得这是一次磨砺,对苏轼的未来有好处。
  
      苏仙……怎么说呢?
  
      李白的诗千古传颂,号称诗仙。但这位是个浪漫主义者,也就是理想主义者,否则也写不出那些大气磅礴,想象力让人惊叹的诗句来。
  
      苏轼也是如此。
  
      理想主义者最容易偏执,然后就会挨揍。
  
      李白是狂放的,苏轼也不差。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觉得自己就该有这种气势,可却被沈安的回信给气到了。
  
      这是觉着我不成熟?
  
      他很生气,甚至连信都没回。
  
      ……
  
      “他在生气?”
  
      陈公弼端坐值房,哪怕天气炎热也一丝不苟。
  
      一个小吏站在门口举袖擦汗,说道:“是,还说莫欺什么年轻……”
  
      陈公弼冷笑道:“就是说……以后他能做老夫的上官了,到时候报仇雪恨?”
  
      小吏点点头,心想那位可是制科三等,被你这么磋磨,没骂人就算是好的。
  
      陈公弼起身道:“凌虚台应该差不多了吧?”
  
      小吏说道:“已经差不多了,工匠说最多十日就能完工。”
  
      陈公弼说道:“去告诉苏轼,写一篇文章来。”
  
      这个和岳阳楼修好后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一个性质。
  
      苏轼接到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修改。
  
      他不想写。
  
      可这是上官的命令,除非他不在这里任职,否则只能从命。
  
      格老子的,啷个就遇到陈公弼这个棒槌了嘛!
  
      苏轼气咻咻的想了许久,最后提笔写了一篇文章。
  
      文章里他先提到了秦皇汉武时期的宫殿建筑的富丽堂皇,府衙里的小小凌虚台如何能相提并论。可那些宫殿都化为了废墟,你这个凌虚台能坚持多久?
  
      后面笔锋一转,他就提到了人事变化,更是说某些人的虚荣心……
  
      他带着这篇文章去请见陈公弼。
  
      “这就写好了?”
  
      陈公弼冷冷的问道。
  
      “是,下官写好了。”
  
      苏轼把文章递过去,然后等待判处。
  
      改吧,哥这篇文章随便你想怎么改。
  
      陈公弼看了文章,抬头说道:“去吧。”
  
      呃!
  
      我这篇文章可是在讽刺你,你竟然无动于衷?
  
      苏轼有些懵。
  
      他回到自己的值房,翻出了沈安的回信仔细看着。
  
      “……陈公弼其人某知之,并非那等嫉贤妒能之辈,更何况他是你的长辈……你莫要急躁,安心,定神,这是你官场的开端,去掉浮躁,冷静看着这个官场,对你以后有莫大的好处……”
  
      “好处?”
  
      苏轼觉得自己此刻就像是笼子里的鸟儿,那种拘束和压抑的感觉让他想发疯。
  
      “他肯定会责罚某,不怕,顶到底!”
  
      冲动过后,苏轼回想起自己的那篇文章,觉得讥讽太明显,陈公弼不会饶过他。
  
      他先是有些忐忑,旋即就破罐子破摔,就等着陈公弼发飙。
  
      来吧,某若是低头了就不是苏轼!
  
      “苏贤良……”
  
      没过几天,苏贤良的称呼再次传来,苏轼下意识的打个哆嗦。
  
      进来的小吏欢喜的道:“苏贤良,凌虚台立了石碑,知府令人把你那篇文章刻在上面了。”
  
      啥?
  
      苏轼傻眼了。
  
      他不收拾我就够意外了,竟然还把那篇讥讽他的文章刻在上面……
  
      他觉得不对劲,就急匆匆的去找陈公弼。
  
      到了值房外时,就听里面有人问道:“知府,那篇文章分明就是在嘲讽您……为何要刻上去呢?”
  
      “老夫算是苏洵的长辈,看他就如同看儿子。而苏轼就是老夫的孙儿。年轻人骤然得名,意气风发……不敲打一番,骄傲自满怎么办?老夫日后见到苏洵都没脸……他到时候问,苏轼在你那为官,可管教他了吗?老夫如何答?”
  
      陈公弼的声音中难得的带着笑意:“所以老夫就要给他没脸,让他把所谓制科第三等的架子放下来,如此方能为官。否则这等意气风发,日后有的他苦头吃。如今你看,这篇文章还真是满肚子的不高兴,哈哈哈哈!”
  
      苏轼站在值房外有些呆了。
  
      他想起了沈安的回信,信里说陈公弼不是那等人,可他却不信。
  
      某错了?
  
      他羞愧难当,悄然离去。
  
      ……
  
      陕西的事儿沈安没怎么在意,在他看来,苏轼这就是作的。
  
      他目前的关注点都在隔壁的那位邻居身上。
  
      “……安北,你和他家交好,去劝劝吧,这皇子不进宫……不像话,再拖下去,就怕生变啊!”
  
      包拯很忙,从担任三司使以来他就忙得不可开交,这次大抵是被曾公亮他们请来说项。
  
      沈安最近在家里歇久了,偶尔去出云观和舍情聊聊万物变化,然后混一顿饭吃。
  
      这样的日子很逍遥,他正好陪着妻子渐渐的磨合关系。
  
      “这只是小事,包公放心,小子担保最迟下个月他就进宫。”
  
      沈安信誓旦旦的许诺了日期,包拯微笑道:“如此就好。你整日在家也不是事,家中的事多交给卓雪去做,否则你以后出门怎么办?那些生意都可以交给她去管,慢慢的来,她……她……”
  
      沈安正在敷衍的点头,听到声音不对就抬头。
  
      “包公!”
  
      包拯面色惨白,身体摇摇晃晃的……
  
      ……
  
      第三更送上,晚安。求月票。